楼兰古城:4条汉子守护“死亡之海” 2名80后

楼兰古城文物保护者仅有4人 直面漫天风沙(图)

  崔有生(右)和杨俊花了很长时间才在沙尘中找到了他俩走失的狗(10月28日摄)。在“死亡之海”罗布泊的西北,楼兰古城的废墟,孤寂地在荒原中隐藏。崔有生、杨俊、高礼涛、李鹏飞,两个“70后”,两个“80后”,守卫着这两千年前的古城。他们的驻地在楼兰城外约30公里的“楼兰文物保护站”。比一个北京市还要大的这片荒原里,还有的生命就只是陪伴他们的3条狗。

楼兰古城文物保护者仅有4人 直面漫天风沙(图)

  崔有生(右)和杨俊花了很长时间才在沙尘中找到了他俩走失的狗(10月28日摄)。在“死亡之海”罗布泊的西北,楼兰古城的废墟,孤寂地在荒原中隐藏。崔有生、杨俊、高礼涛、李鹏飞,两个“70后”,两个“80后”,守卫着这两千年前的古城。他们的驻地在楼兰城外约30公里的“楼兰文物保护站”。比一个北京市还要大的这片荒原里,还有的生命就只是陪伴他们的3条狗。

楼兰古城文物保护者仅有4人 直面漫天风沙(图)

  崔有生(右)和杨俊在保护站前与他们的狗在一起(10月28日摄)。 在“死亡之海”罗布泊的西北,楼兰古城的废墟,孤寂地在荒原中隐藏。崔有生、杨俊、高礼涛、李鹏飞,两个“70后”,两个“80后”,守卫着这两千年前的古城。他们的驻地在楼兰城外约30公里的“楼兰文物保护站”。比一个北京市还要大的这片荒原里,还有的生命就只是陪伴他们的3条狗。

  在“死亡之海”罗布泊的西北,楼兰古城的废墟,孤寂地在荒原中隐藏。崔有生、杨俊、高礼涛、李鹏飞,两个“70后”,两个“80后”,守卫着这两千年前的古城。他们的驻地在楼兰城外约30公里的“楼兰文物保护站”。比一个北京市还要大的这片荒原里,还有的生命就只是陪伴他们的3条狗。

楼兰古城文物保护者仅有4人 直面漫天风沙(图)

楼兰古城文物保护者仅有4人 直面漫天风沙(图)

楼兰古城文物保护者仅有4人 直面漫天风沙(图)

  崔有生(左)和杨俊在屋里消磨时光(10月28日摄)。在“死亡之海”罗布泊的西北,楼兰古城的废墟,孤寂地在荒原中隐藏。崔有生、杨俊、高礼涛、李鹏飞,两个“70后”,两个“80后”,守卫着这两千年前的古城。他们的驻地在楼兰城外约30公里的“楼兰文物保护站”。比一个北京市还要大的这片荒原里,还有的生命就只是陪伴他们的3条狗。

楼兰古城文物保护者仅有4人 直面漫天风沙(图)

  这是保护站里的早餐(10月28日摄)。在“死亡之海”罗布泊的西北,楼兰古城的废墟,孤寂地在荒原中隐藏。崔有生、杨俊、高礼涛、李鹏飞,两个“70后”,两个“80后”,守卫着这两千年前的古城。他们的驻地在楼兰城外约30公里的“楼兰文物保护站”。比一个北京市还要大的这片荒原里,还有的生命就只是陪伴他们的3条狗。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图片来源:新华网

楼兰古城文物保护者仅有4人 直面漫天风沙(图)

  图为楼兰古城遗址(资料照片)。在“死亡之海”罗布泊的西北,楼兰古城的废墟,孤寂地在荒原中隐藏。崔有生、杨俊、高礼涛、李鹏飞,两个“70后”,两个“80后”,守卫着这两千年前的古城。他们的驻地在楼兰城外约30公里的“楼兰文物保护站”。比一个北京市还要大的这片荒原里,还有的生命就只是陪伴他们的3条狗。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他们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