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红庄重的抬头、盖红印章的文尾,本该严肃权威的“政府公文”,却不时让网民感叹“也是醉了”:有请求将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的,有批评食堂“菜里没有肉”的,有要求完成“罚没”与年终奖挂钩的……
不仅文件内容“奇葩”,“文山”泛滥程度更是触目惊心。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国已压缩各种文件190.8万个。按每个文件1张A4纸保守估算,连起来长度达566公里,厚度相当于50层摩天大楼。
全国压缩文件190.8万个,下降26.7%,意味着压缩前文件超过700万个。按一年250个工作日计算,相当于每天发文5000个。漫天的文件中,有多少是具体落实办事的?
内容空洞、没有实质意义的文件在公务机关屡见不鲜。你一个“传达上级通知”,我就一个“精神贯彻落实”;上级出“重要指示”,下级就“情况简报”,结果就变成“你发文我发文大家发文,你通知我传达无人落实”。作为特有词汇,“红头文件”本是对权力机关或部门下发的规范性文件的俗称,然而,各种文件滥发闹剧的上演,引发重重质疑:制定不规范,极易成为一些地方政府滥用公权的又一缩影。
如果仅仅是数量繁多的“文山”,一句压缩精简即可解决问题。而笼罩在“文山”过多、过滥背后的根本,却是红头文件权力无边界、程序不规范、主体常越界、落实无监管的尴尬局面。
一些基层单位对行政权力认识不清,碰到事情不问是否合适,以发文表示重视,以发文开展工作。以特急电文的形式某地团委为快女拉票;工商局发文拉票,以确保其局长获得“杰出经济人物贡献奖”;江西赣州市章贡区沙河镇纪委发红头文件批食堂“拆迁任务重,菜里却没肉”……
专家建议,需建立相应的红头文件出台法律审查程序,为文件的下发设立安全阀门;“谁签发谁负责”,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才能及时纠正为了审批、许可、收费等目的,导致“文大于法”的问题。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