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不会办登机 不会办登机的官员该如何“补脑”

  随着反“四风”、改作风的深入,从严治党成为政治新常态,一些干部身上的“不适应症”也越来越明显。比如,机场贵宾厅关闭后,有人就犯了难。河北一名县委书记感叹:虽然坐了无数次飞机,但取消贵宾厅等细致服务后,我比刚进城的农民还懵懂,订票、取票、换登机牌等,不问就不知道,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11月3日人民网)

  听了此县委书记之言,笔者首先有几大质疑,其一,县委书记称“坐了无数次飞机”,这不由让我们联想他坐这“无数次飞机”都去了哪?公务、开会还是旅游?坐这“无数次飞机”又将花费多少财政开支与出差补助呢?其二,从取消贵宾服务后不会登机来看,此县委书记还不是一般地“生活不能自理”,此位县委书记是从基层公务员开始就一直处处享受“贵宾服务”了吗?

  机场贵宾厅关闭后,县委书记登机如“刘姥姥进大观园”,可见作风之弊已多日久与深入骨髓。说到底,娇惯出来的“四体不勤”源于长时间的权力“高高在上”,而这种官威与娇气从乡镇正职即开始沉积:已可以号令一方、说一不二,从此可以有人写稿、有人倒茶、有人拿报、有人开车门或有人拎包。而时间一久,习惯成自然,自然成四体不勤、“难以自理”。这正如进化论中的动物现象:长年生活于黑暗洞穴中的动物,视力、听力将无用,慢慢进化成瞎子、聋子。

  那么如这位机场贵宾厅关闭后不会办登机的县委书记类似的官员该如此“补脑”呢?所谓问病寻因、对症下药,官员四体不勤、“难以自理”还是要从病根上找原因,让他们的五官四体功能时时能以锻炼,在工作、生活上真正融入为一名普通老百姓,如此才能真正摆脱“亲自”原罪。但要做到这些,还需有三大外在动力。

  其一,以制度推动独立意识到位。各级党委、政府部门需建立一种监督约束机制,让整个部门从领导到普通公务员相互监督日常工作与自理能力,并在年底进行匿名投票评议,依此做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指标,当压力与动力挂钩,羞耻与责任相连,各级领导干部的独立能力就将大大提高,而那些从基层即娇惯并四体不勤、“难以自理”的公务员,将永远失去晋升机会。

  其二,领导干部家人要做他们的“主人”而不是仆人。许多官员之所以四体不勤、生活难以自理,很大程度上源自家庭的娇惯。权力效应之下,官员配偶、儿女、父母会将其视为家庭的荣耀与骄傲,都指望随着他一起“吃香喝辣”,于是个个都把官员当“祖宗”一样供着,就差服侍吃饭、洗澡和大小便了。如何让官员手脚勤快起来呢?应该常常让他们在家中做做家务,洗衣做饭,这不但会培养他们的爱好兴趣,还能增加责任感,让家庭更加和谐和睦,但最重要的还是让官员在单位里也能养成同样事必躬亲的好习惯,“子率以勤”之下,还能感染、带动整个单位和部门。

  其三,健全岗位制度化让人人真正平等。官员四体不勤、“难以自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家人与下属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惯出来的,却孰不知正是此种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导致了机关作风的懒散与低效,上行下效之下更成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与“四风主义”。而根除此种阿谀奉承领导思想,还需在制度上健全岗位制度化,让人人头顶上有责任压着,任务追着,当人人在制度与机遇面前平等,自然谁也没穷工夫去巴结领导、溜须拍马了。

  取消贵宾服务不会办登机的县委书记只是一种表象,而深层次的原因却是积累多年的机关作风之弊与权力娇惯的习以为常。“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只有从制度上建立起长效的责任意识,打掉官气、拿掉娇气、添点勤气,官员才能真正变身为“人民公仆”,成为党和国家的事业柱石。


他们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