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饿死女童案 嫌犯最怕被问“你犯了什么罪”

南京饿死女童案最新消息:嫌犯乐燕与狱友关系恶劣常遭鄙视

  曾经震惊全国的“南京饿死女童案”又有了新进展,母亲都被无期徒刑,在狱中饱受冷眼与排斥。人家说,虎毒不食子,面对这样一个连亲生女儿都给活活饿死的女人,连狱友都无法理解她的行为。好可怜的孩子,好没人性的母亲!

  南京饿死女童案判决生效已经一年多,当时怀着身孕受审的乐燕,判刑后即将临盆,她腹中的宝宝生下没有?宝宝是男孩还是女孩?母子近况如何?孩子以后由谁来抚养?依然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作为母亲,把女儿活活饿死,不管有什么理由,都令人难以接受。这件事情的发生令人深思,人们谴责这个禽兽不如的母亲的同时,也要好好去想想我们社会制度的不完善和人性的缺失。面对如此残忍的结局,强烈呼吁有关部门制定法律,保护未成年人,剥夺不配做父母的人对其子女的抚养权。

  近日,记者走进南京女子监狱,见到了正在高墙深处服刑的乐燕。与庭审时相比,乐燕没有什么变化,依然高高胖胖。乐燕说,她又生了个女儿,刚出生的女儿经她同意,现暂被寄养在南京社会福利院,监狱方面专门为她制定了帮教改造方案,并着手与社会福利院联系,希望通过视频的方式让乐燕与新生的小女儿会面。

  “我是在监狱外生完女儿,今年4月才来的监狱。”对于自己的服刑生活,乐燕这样介绍。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乐燕被南京中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后,因有孕在身,即将临盆,被暂予监外执行。在看守所期间,乐燕在民政部门的帮助下顺利产下一女。生产恢复后,她才被送往南京女子监狱服刑。而刚出生的宝宝,经乐燕同意暂时被送往社会福利院寄养。

  2014年4月10日上午,结束暂予监外执行期后,乐燕被投送到南京女子监狱。与其他犯人感受不同,乐燕称,她厌恶过去扭曲的生活,她进了看守所、监狱后,心里反倒感到“踏实了,有安全感了”。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发现自己难以适应。

  南京女子监狱的民警介绍,由于乐燕案社会影响很大,乐燕入狱伊始,曾引发一阵波澜。4月10日上午,当两名民警押送乐燕到监狱时,管教民警们发现,原本正常宁静的改造秩序被打破了。100多名正在接受队列训练的女犯一反以往遵规守纪的的态度,开始交头接耳起来,有的甚至还指指点点。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女监犯人们的信息并不闭塞,她们每天有固定时间收看新闻。一名女犯一下认出乐燕,说:“这个新来的女犯就是电视上饿死两个亲生女儿的母亲乐燕。”

  听说乐燕就是饿死自己亲生女儿的那个吸毒母亲,不少罪犯都对乐燕很鄙视;再加上乐燕本身的自私、冷漠、好逸恶劳等不良习气,造成她与其他罪犯的关系很恶劣。

  与别人争吵,最怕别人问“你犯了什么罪”

  按照监狱规定,新入监的监区罪犯主要任务,一是学习各项监规纪律等,养成规范的学习、生活习惯;再一个就是进行半军事化的管理,参加队列集训等。而没有文化又自由散漫惯了的乐燕,对这些都很难适应:监规记不住、被子叠不好、公共卫生懒得做,常常拖小组的后腿。偏偏她长得又高又胖,一米七几的身高,170斤的体重,时不时的总有冷言冷语飘到她的耳朵里:“吃得像猪一样”“怎么不把自己饿死”“虎毒还不食子呢”等等,这时乐燕忍不住就要和其他人吵起来。

  比这更令乐燕痛苦的,是新入监的罪犯有时会在一起聊天,互相问一下是什么罪、判几年等等。当有不了解情况的人问乐燕是什么罪时,她从来不愿意回答,总是岔开话题。乐燕说,庭审时,检察官给她看的女儿尸体的照片,犹如梦魇,让她不敢回想。别人的问话,她不敢回答。在这高墙电网之中,远离了毒品、赌博的麻醉,她偶尔也想想过往。

  在南京女子监狱,乐燕开始接受各种法律知识、道德规范以及传统文化的教育。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的犯人,监狱早已做了充分的准备。在得知乐燕要投送之后,监狱一方面积极与地方司法部门联系,了解相关情况,另一方面汇集管教能手、法律专家、心理咨询师等组成小组,为乐燕特别制定了“柔性教育、心理疏导、亲情感化”的教育方案。

  入监后,民警第一时间与乐燕谈心,了解其思想动态,并通过心理测试、危险性评估等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个别谈话和心理危机干预及疏导。根据乐燕产后身体较虚弱的实际情况,适当减少她户外集训任务,并为她宣讲产妇保健方面的知识。在她与其他罪犯发生冲突时,依照监规纪律公平处理,并要求其他罪犯平等地对待她,避免对其产生过大的刺激。

  与亲生母亲相见,六一节流下悔恨的泪水

  不过,仅仅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民警们仔细研究过乐燕的卷宗,发现她并不是一直很冷漠,对于她的女儿,她也显露过短暂的母性。比如当她把两个孩子丢在家里一个多月后,她看到小卖部店主的女儿,突然想到自己的孩子可能已经遭遇不幸,抱着这个孩子就大哭起来。只是这瞬间的人性火花很快就被毒品和赌博的诱惑所淹没,哭完她依然没回家看看孩子,转身继续出去玩了。因此,到达她的灵魂深处,帮她找回泯灭的的人性是最重要的。

  通过了解乐燕的成长史,民警们发现从小的亲情缺失对她影响很大,养成了她冷漠的性格,于是决定从恢复亲情着手。经与江宁区司法局联手,监狱说服乐燕的母亲来监探望。

  监狱民警说,乐燕1991年春天出生在安徽农村,妈妈给她起名时,希望她能像一只春天的燕子快快乐乐地长大,别像自己一样走上人生的囧途。谁曾料到,母女两代的不幸竟有惊人相似。像两个死去的女儿一样,乐燕也是个非婚生子女,生下来后,父母就没怎么管过她。小时候的乐燕,由外婆抚养长大,4岁时,妈妈把她抱到南京爷爷家后,转身就走了。从此,乐燕再没见过妈妈。

  4月17日监狱接见日,在监狱民警的安排下,乐燕见到了久别的亲生母亲,乐燕非常激动。她的母亲也后悔对其疏于照顾而内疚不已,母女二人终于打开心结,冰释前嫌。民警们趁热打铁,在监狱举行六一节主题帮教活动时,特意安排乐燕参加活动并坐在最前排。当看到别的孩子与母亲在舞台上相见相拥时,想到自己可爱的、会咯咯笑着让她抱的孩子们再也不会回来,想到刚刚满月就失去母亲的小女儿,乐燕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拜师学手艺,参加“人际关系技巧训练营”

  结束两个月的集训生活,乐燕被分配到生产监区。在她二十多年的生活经历中,几乎没有过正常的集体生活,根本不知道如何与他人配合、协作,而好吃懒做的习性使然,她常常逃避劳动。

  针对乐燕的实际情况,监区民警制定了两手抓的改造计划,即一手抓生产劳动,一手抓心理矫治,用劳动的汗水改掉她好逸恶劳的恶习,通过心理训练培养她正常的人格。

  在民警的安排下,一名技术过硬、性格温和的罪犯成了乐燕的师傅,专门教她做“马王绊”这道工序。训练从最基本的踩直线0.1cm、0.6cm入手,待基础打牢后,师傅又手把手教她工序技术:把一道工序分解成若干步,每一步的工艺要求、手势、力度等详细讲解并一一示范,在乐燕操作时,及时指出存在问题,终于使她逐步掌握了技术要领。之后,再制定相应的劳动任务,奖勤罚懒,督促她积极劳动。另外,在做好自身工序的时候,与上下道之间的沟通也非常重要,遇到问题要设法协调解决,多站在对方的立场着想,互相埋怨、推卸责任只能引发更大的矛盾,乐燕在劳动中收获了很多。

  在每周学习日,分管民警都会带乐燕到监狱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参加“人际关系技巧训练营”,通过心理游戏、理论讲解和实际事例,教会她怎样与人和谐相处。当她情绪低落时,民警会对她进行心理疏导,并采用音乐治疗、静心室放松等心理矫治方法,培养她感恩、崇善的思想意识,教育她正视罪行,面对现实,踏实劳动,最终为自己赎罪、迎接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