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车合并将更有利于中国高铁走出去,避免两家公司在海外恶性竞争、互相压价抢标。这也暗示中国将更加重视海外市场,并以此作为解决过剩产能的方案。
10月27日,中国北车、中国南车以及南车旗下公司时代新材均发布公告称,因“拟筹划重大事项”,公司股票停牌。市场传言南北车此次停牌是在为两家公司合并做准备。
由于此次合并是由国资委主导,南北车的合并已经超出企业所能决定范围、上升到了国家层面。
据中国经济周刊(微博)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认为南北车合并是服务于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整体战略的。
他透露,两家公司此前在海外搞恶性竞争,“比如一家公司已经在国外一200万美元中标,另一家公司跑过去说我出140万美元,这是亏本价,搞得人家想为什么同类产品差价如此之大,怀疑中国的技术水平,最终放弃了中国产品。”
2013年1月,南北车一同前往阿根廷参加电动车组采购招标。在中国北车已经率先中标的情况下,中国南车给出了一个每辆车127万美元的报价——当时其他公司平均报价为每辆车200万美元。业内人士表示这个价格是没法挣钱的。
2011年1月,土耳其机车项目招标,南北车互相压价,中国北车以几乎没有利润的价格投标,但最终订单被一家韩国公司抢走。
王梦恕同时透露,为抢占市场份额,当前很多南北车的技术干部都去搞招投标了,结果技术没人、没时间去好好钻研,还让别人渔翁得利。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自2009年以来每次出访都会推销中国高铁,被称为最佳高铁推销员。他认为,中国高铁走出去不仅能带动装备和劳务出口,更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
中国向世界推销高铁隐含了这样一种思路,即通过产能输出的方式来解决产能过剩痼疾。高铁将作为一个标杆,以打开其他中国企业输出产能的大门。
可以借鉴美国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的马歇尔计划,此计划持续4个财政年度。在这段时间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大量援助。这不仅消化了美国的产能、修复了欧洲这个产业转移副中心,也奠定了美国在世界中的影响力。
周一中国股市涉及到中国在海外基础建设投资的股票整体上涨,市场热炒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而这背后的逻辑是,通过输出过剩产能、从而让中国经济完成转型升级。
按照这种趋势,中国铁建和中国中铁、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也可能在未来合并。外交部10月27日宣布,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将于11月8日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并主持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据了解,今年APEC会议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建设。分析人士指出,由于APEC经济体与“一带一路”经济带重合度相当高,“一带一路”政策不再是一项独立的国内政策,而是着眼于亚太地区的一项政策。围绕“一带一路”的主题投资料受关注。
“一带一路”规划有望近期获批
外交部10月27日宣布,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将于11月8日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并主持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外交部长王毅表示,此次对话会的主题是“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中方已经邀请了孟加拉国、老挝、蒙古国、缅甸、塔吉克斯坦、柬埔寨、巴基斯坦7个国家的领导人与会,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上合组织的负责人也将出席。中方将在会上阐述关于加强互联互通关系、共建“一带一路”的看法和主张,为解决亚洲互联互通建设面临的关键问题贡献力量。相信这个会议对促进本地区互联互通将会产生重要和积极影响。
与此同时,丝绸之路建设迎来最新合作伙伴。10月28日,中国与阿富汗首脑会谈举行,基础设施建设成为重要议题;11月,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将访华,预计中巴将签署超过300亿美元基础设施项目合约。
早在2013年9月,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2013年10月,习近平在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
业内人士指出,今年APEC会议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建设,由于APEC经济体与“一带一路”经济带重合度相当高,“一带一路”政策不再是一项独立的国内政策,而是着眼于亚太地区的一项政策。9月底上报国务院的“一带一路”规划有望近期获批。未来“一带一路”规划与APEC经济体找到了一个强力连接点,这就是基础设施建设。
“一带一路”带来新的投资主线
受益于“一带一路”的高涨预期,上周新疆板块已经率先启动,丝绸之路指数收出五连阳,累计上涨7.13%,新疆区域振兴指数同样连续五个交易日上涨,周涨幅达到7.60%,期间成交额显著放大,显示二级市场中嗅觉敏锐的资金已经开始提前布局。分析人士指出,“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建设是多层次的,其包括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源资源合作、园区和产业投资合作、贸易及成套设备出口、自贸区建设等领域。“一带一路”将为A股市场带来新的投资主线。
平安证券指出,“一带一路”
将依托沿线基础设施的互通互联,对沿线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开放,将刺激区域内基础设施投入与建设,包括边境口岸设施和中心城市市政基础建设、跨境铁路扩能改造、口岸高速公路等互通互联项目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合作领域将给资本市场带来投资机会,这首先表现在油气开采运输、铁路、公路、电力电网、通信以及港口等基建领域,随着基础设施的互通互联,旅游、农业、商贸物流等领域将迎来新的投资机会。
从陆上丝绸之路的方向看,陆上丝绸之路将推动中国西部和中亚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外交部联合召开的丝绸之路建设座谈会,国内承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省区主要包括西北5省(新疆、甘肃、宁夏、青海、陕西)、西南4省市(广西、云南、重庆、云南、四川)以及东部5省(江苏、浙江、广东、福建、海南)等14个省市。“丝绸之路经济带”被提出以来,沿线省区纷纷制定了发展战略。其中,西北五省在陆上丝绸之路
经济带建设的重要依托,其对自身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定位也逐渐明确。新疆要建设“核心区”,甘肃提出“黄金段”和大景区战略,陕西提出“新起点”概念,宁夏与青海都提出“战略支点”。中国东部相对发达的轻工业和服务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不仅为中国西部地区提供广阔的商品供给和要素需求市场,同样也为中亚对接中国经济奠定基础。陆上丝绸之路涉及的相关题材概念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从海上丝绸之路的方向看,海上丝绸之路将强化中国西南与东盟的互通互联。东盟是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合作区域。过去10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从1059亿美元增至4436亿美元,双向投资额累计超过1200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的重点合作领域包括农业、信息产业、人力资源开发、交通、能源、文化、旅游、公共卫生和环保等11个领域。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构想的落实将推进互通互联、产业合作、商贸物流以及沿边金融等方面的国家合作。围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主题投资未来可能成为资金布局的重要方向。
习近平提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从容铺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