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批部分领导“偶遇新闻”沽名钓誉之心未减
1月18日17时47分,阜阳一位名叫“程程_-_”的网友发了一条图文微博,称“坐26路公交竟遇见市委书记”。从该网友发布的照片看,当时阜阳书记于勇正坐在车上,周围大多数人似乎都没注意到。
一段时间以来,“偶遇新闻”频现。有“偶遇”领导干部乘地铁、坐公交的,有“不经意”得知领导干部下乡调研自带方便面的。偶尔一起不足为怪,但“偶遇”成风则令人起疑。
一些领导干部制造“偶遇”,无非是想宣扬自己低调、务实、节俭,彰显转作风成效,但“偶遇”太多、刻意做作的本身却泄露了秘密。事实上,从请人给自己代写文章,到频频制造“偶遇”新闻,不论宣扬的手法怎么变,给自己造势的意图没有变,沽名钓誉之心没有减。前些年,有的地方评选“全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五一劳动奖章”、杰出青年,竟然局长、处长纷纷占主角,追名逐利可谓无所顾忌。

2013年12月30日,郑州地铁1号线开通的第三天,郑州电视台记者当天在地铁采访时,偶遇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亲自买票坐地铁,并在地铁上与市民互动,并在随后的新闻节目中进行了报道。
诚然,“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名利之心人皆有之,原本无可厚非,关键是如何对待名利。对于普通人来说,名利心重些,无非世俗市侩一些。但对领导干部而言,沉溺于追名逐利,醉心于沽名钓誉,就无异于打开“潘多拉”盒子,万般恶事多因此而起。不少落马者在追悔时就常常这样写道:“贪图功名利禄是我这一生最大的错误”“私心杂念太重,名利思想太强,贪婪私欲过度”。领导干部的名利观扭曲,就不仅容易腐化变质,最终身败名裂,还会误事殃民,败坏党和政府形象。
有的人把升迁看得比什么都重,不惜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或者拉关系、找门路,甚至跑官要官买官。有的人把职级待遇放在首位,争名夺利在前,吃苦受累在后,得名获利的事少一点都不行。有的人以名利得失为干事依据,一看现在规矩多、约束多就干脆为官不为。有的人看到自己一个章、一支笔能使别人发财,就心里不平衡,不吃点拿点卡点要点就不舒坦。有的人看到有名有利的事情就积极作为、扎堆作为,反之就视而不见、相互推诿。凡此种种,皆因名利观扭曲,给官场带来不良风气,使名利当道、实干靠边。
党报批部分领导“偶遇新闻”沽名钓誉之心未减
2011年,曾有网友偶遇其赤脚排涝。当时一位叫“小桥流水人家”的网友发帖称,“在郑东新区商务外环路和祭城路有大量积水,我凑热闹拍了张照片,看到有两人在排水口处用手捞树叶杂物,可能是为了让下水道更加畅通。大家仔细看一下,这个赤脚戴眼镜的中年人是吴天君。”
唐代诗人杜牧写道“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白居易则更直白“劝君少干名,名是锢身锁。劝君少求利,利是焚身火”,极言追名逐利之害。是以,自古而今的君子,多以淡泊名利自居。郑板桥在山东潍县任上,就曾这样告诫自己:“名利竟如何,岁月蹉跎,几番风雨几晴和,愁雨愁风愁不尽,总是南柯。”今天的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在名利上丢人失分、为人所鄙,就在于没有养成共产党人应有的名利观。
陈云写“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的条幅以自警,粟裕“二让司令一让元帅”,杨善洲一辈子追求“共产党员”这个光辉之“名”、“实现人民利益”这个崇高之“利”……他们的事迹至今传为佳话,正是因为他们生动彰显了优秀共产党人的名利观。“视个人名利如粪土”“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各级干部应当也必须具有这样的胸襟与情怀。

10月10日,有网友在公交站偶遇渭南市委书记徐新荣正在等公交车,并配发徐新荣在公交站牌旁的照片。
“正确对待名利”,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各级干部的谆谆告诫。身处社会转型期,面对纷繁扰攘,不为名所缚、不为物所累,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清清白白为官、踏踏实实干事,我们就能得大自在,亦必将以人格魅力和境界修为赢得百姓尊重和信赖。

8月30日,微博用户@橙子loveyou称,今天上午10点左右和小伙伴们爬山,在毓秀山偶遇新余市委书记刘捷,当时刘捷正在清捡路旁的垃圾。该网友直呼不敢相信,呼唤小伙伴们都到毓秀山求偶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