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上午,《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立法听证会在西安召开。由各类老人代表和各行业代表组成的16位听证陈述人,对办法中涉及老年人权益的一些事项进行了发言和讨论。讨论中最为引起关注的话题是“对于老年人免费乘车,采取什么方式最可行?”
养老机构代表、渭南市临渭区老年公寓院长黄秀娟认为,老年人免费乘车只需要出示老年优待证即可,从带给老年人实惠、方便考虑,手续流程越简单越好。
城镇老年人代表、西安市旅游局退休干部李兵建议,最好给老年人乘车配备IC卡,并且在IC卡上加上家庭地址和电话,这样可以减少老年人在遇见突发事情的麻烦。
公交公司代表、西安公交总公司副总经理翟长卫从实际经验出发,谈了为什么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不能仅待证,凭优而是要使用免费IC卡。一是持老年优待证有个验证的过程,在交通早晚高峰时段,非常耽误时间,而且也容易引起纠纷;二是对老年人免费乘车是有财政补贴的,每一个老年人刷IC卡都是有信息的,这样便于数据统计,以保证财政补贴到位。
“建议取消老年人免费乘车规定。”老年学会代表、汉中市老年学会常务理事司怀儒的观点乍听之下令人意外,细听也有自己的道理。他认为,老年人群体比较大,各地公共交通承载能力也不同,当出行高峰遇到了免费乘车的老年人,老年人的出行保险系数也就降低了,一旦发生事故会给公交公司带来严重的负担,一些保险公司也不愿意为老年人乘车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业务。而且在有的地区财政没有补贴,农村大多数老年人难以享受免费乘车待遇,无形中又增加了新的社会矛盾和分配上的不公。因而建议取消老年人免费乘车规定,可以效仿陕西省发放高龄补贴的模式,制定相关的政策,给予60周岁或者65周岁以上老年人一定的金额补贴,发放到每一个老年人身上成为普惠政策。
华商记者 杜鹃/文 张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