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是垃圾消费么 透视网络消费背后的那些事
又是一年“双十一”,又到被网友称为“剁手节”的网购狂欢时刻。从2009年开始,天猫、京东等电商网站借机促销,交易额已从0.5亿元猛增至2013年的350亿元。今年“双十一”依旧火爆,天猫商城用了38分28秒即完成交易额超100亿元。有机构预测,今年“双十一”天猫商城的交易额或将突破500亿元。 狂欢过后,不少人开始质疑双十一是垃圾消费么?透视网络消费背后的那些事,一起来看下吧!
去年“双十一”前,李克强总理曾盛赞马云“创造了一个消费时点”。过去几年中,这个声势日渐浩大的网络购物节,确实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新气象。它刺激了民众的消费需求,也使电商、快递业、传统零售业等出现了革命性变化。但与此同时,“双十一”面临的争议越来越大,有人认为它已成垃圾消费的代名词。
各大商家在发起“促销大战”时,都极力将“双十一”渲染成一个折扣低、省钱多、机会难得的网购良机,吸引数千万消费者参与了这场购物狂欢。然而,每年都有诸多案例表明,“双十一”中充斥着虚假折扣、以假乱真、消费欺诈等消费陷阱;不少消费者也开始意识到,“双十一”激发了大量的冲动消费,很多抢购来的商品虽然便宜却并不实用,还有报道称一些消费者“刚下单就想退货”。
“双十一”之乱,从商家的广告大战中就可窥见一斑。日前,某电商网站在多家媒体投放了一组以“打脸”为主题的广告,广告语包括“快递等半月”“五折买假货”“差评被人肉”内容,直指竞争对手价格虚高、快递慢、平台售假、促销玩噱头、刷单造数据等问题。事实上,这些问题几乎已成电商领域的通病。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各大电商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双十一”战线已经前后长达一个月左右,虽然这是商家自发的市场行为,但无序的竞争带来了多重恶果:一方面民众的冲动消费被进一步刺激和放大,另一方面是消费者对电商网站的信任被透支,此外还导致了快递行业不堪重负、过度包装不环保和浪费等问题。
双十一是垃圾消费么 透视网络消费背后的那些事
透视网络消费背后的浪费:“去年‘双十一’买的零食还没吃完”
在“双十一”网购大战中,杭州市民沈小丹收获颇丰,这几天她都将忙于收快递、拆包裹,而去年“双十一”剩下的几包坚果,则被丢在了垃圾桶里。
“去年‘双十一’促销,买了一堆坚果放在办公室,想着和同事一起吃很快能消灭,没想到最后都过期了也没吃完,都浪费了。”沈小丹说。
沈小丹的经历在当代中国许多网购者的身上都曾“上演”,面对各大电商持续多年的“双十一”促销活动,越来越多的网友摩拳擦掌加入购物狂欢。天猫官方微博上的数据显示,2013年“双十一”,交易额突破10亿元耗时6分07秒,而今年仅耗时3分钟,并在13时31分以362亿元的交易额超过上年交易总额。
然而,在繁荣的消费狂欢背后,非理性购物、包装运输、以次充好等行为正在形成网购浪费,为资源浪费披上了省钱实惠的“外衣”。
“网购次数多了,总会买到不合适、不喜欢的商品,要么送人,要么闲置,要么扔掉。”在甘肃从事银行工作的郝阳告诉记者,自己月均网络消费约5000元,其中有近三成难以满意,囿于退货还要搭上往返邮费,这些“不满意”的商品就成了“废品”。
除了像郝阳这样因为非理性购物造成浪费,记者采访了解到,以“双十一”为代表的网购热潮使快递包裹正在成为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帮凶”。
在北京市民王倩的家里,记者看到许多大大小小的快递箱堆放在进门的角落里,箱子里还有大量的气泡布。“我常常拆一个包裹就要花5分钟。”王倩说,由于网络销售行为日趋规范,许多网店会定制特色的包装箱,并在箱内填充大量塑料泡沫袋,此举在减少长途运输给商品带来损耗的同时,也增加了包装上的浪费。
长期关注网购浪费情况的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任浩宁告诉记者,一单快递包装成本多在3元至8元之间,如果只是把它们当一次性物品利用,将造成大量浪费。
双十一是垃圾消费么 透视网络消费背后的那些事
国家邮政局近日发布,截至10月20日,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累计业务量已突破100亿件“节点”,预计,今年“双11”期间全国快件业务量将超过5亿件。“按去年快递总量90亿件测算,仅包装费用就达到10亿元以上。”任浩宁说。
此外,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认为,网络消费中长期存在的部分商品以次充好、以假充真问题,也在浪费社会资源。“双十一”前夕,质检总局从京东、天猫、亚马逊等电商平台企业,抽取了359家企业生产的502批次电子商务产品进行检验,268家企业生产的371批次产品合格,抽查合格率为73.9%。
“网购商品从制作到销售,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消耗人力、物力等资源,但一些不合格产品以次充好、以假充真销售,既侵害了消费者权益,又造成了资源浪费。”王忠武说。
针对蓬勃的网络消费带来的浪费,受访专家认为,应通过探索快递包装回收机制、树立理性消费观念等方式,引导网络消费持续、健康发展。
任浩宁认为,前六家规模上百亿的物流企业市场占比近80%,集中度较高,建议龙头企业对包装用纸、包装费用占比、包装参数等各项数据制定统一标准并进行推广,以此带动整个行业尽可能形成规范,有利于探索快递包装回收机制。
而王忠武认为,要避免以“双十一”为代表的网购狂欢带来大量非理性消费,应加强自我控制力,在冲动购物之前,反复问自己“是否真的需要”,提醒自己支付的数额,并应养成记账的习惯。
在保障网购商品质量方面,质检总局已经启动了电子商务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将解决一批影响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的突出问题,力争到2016年底,使电子商务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提高10个百分点。
“反对浪费,从长远来讲,是为了支持更大范围、更优质的消费。”王忠武说。
双十一是垃圾消费么 透视网络消费背后的那些事
中国“双11”冷热并存 狂欢式购物后亟待“生态消费”
11月11日,中国内地一年一度的电商狂欢节如期而至。此间,既有豪掷千金的狂热者,亦有理性冷静的淡定一族。有专家称,狂欢式网购过后,既可能造成过度消费,也增加了环境风险,民众的消费观念亟待回归理性、生态。
“75秒破亿元人民币、3分钟破十亿、38分钟破百亿。”尽管身处京东、苏宁等“强敌”环绕之中,但已赴美上市的阿里巴巴一经“交火”,便迅速在交易金额和速度上胜出。2013年11月11日,阿里巴巴平台销售额突破350亿。今年,业界预计其将超过500亿。
在众电商促销大潮席卷而来之时,有民众刹不住狂热购物的激情,也有民众理智面对表现得十分淡定。西安白领刘洁告诉中新社记者,她在11月4日就完成了“双11”的购物计划。“小到皮筋、发卡,大到空调、电视,只要能想到的,几乎都是网购。”
“12点肯定要守着,很多价格优惠的商品商家考虑成本是要限量的,不抢就没了。”有5年网购经验的刘洁一谈到“双11”,依旧乐此不疲。但她也坦言,不少商品其实并非必需品,但总止不住购物冲动。她会时常自我安慰,“现在用不到,早晚也能用到”。
双十一是垃圾消费么 透视网络消费背后的那些事
相比一掷千金的的狂热者,西安市民方如则选择“冷眼旁观”。方如称,身边有不少同事都是“剁手族”,购物图快感,买完即后悔。她和家人的观点是,“需要就买,绝不乱买”,况且扎堆购物,各种服务体验肯定大打折扣。
在头顶“业务量全球第一”、“‘双十一’快件总量破五亿”等光环的背后,这场狂欢节也令人忧心。每年“双十一”过后,消费者总要面对发货慢、部分商品质量欠佳等诸多问题。而快递业则年年高呼“压力山大”,“爆仓”、物流延迟、投诉上升等已成行业顽疾。
不仅如此,电商、快递业极度繁荣的背后,还隐藏着环境风险。大量“双11”商品的纸箱、塑料包装、胶带,以及塑料、泡沫类的填充物,很多材料都无法降解,势必对水土资源产生不可逆转的破坏。
“双11”前夕,西安、南京、上海等城市街头,出现了张贴“反‘双11’,抵制‘垃圾’消费”、“打倒某宝、某东”标语的货车,很是醒目。而大幅标语的下半部分,还留有空白,上书“留下您的签名,支持健康消费”。不少实体商家也参与抵制“双11”的活动,一度引发社会热议。
陕西社科院副院长石英表示,购物狂欢不仅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更可能导致民众过于迷恋物质,精神空虚。让消费回归理性、生态,已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