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2014年度东亚峰会、东盟-中国“10+1”,东盟-中、日、韩“10+3”峰会今天(13日)起将陆续在缅甸内比都召开。缅甸于1997年正式加入东盟,今年是其首次作为轮值主席国举办东盟峰会,为此缅甸可谓做足了准备。
缅甸对此次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准备非常精心,从领导人的接待再到会晤安排,虽然只有两天的时间,许多细节都可以看出主办方的努力。今天内比都国际会议中心在会议中心之外两公里就设立了安检处,安检处之内只有会晤车才能通行。记者在进入会议中心媒体区之前需再过两道安检口。缅甸在2006年曾经放弃过一次要接任东盟轮值主席国的机会,此次在刚刚迁都9年的内陆城市内比都重新担此重任召开东亚峰会,准备的难度自然不小。为了接待各方来宾,内比都这几年大量新建酒店、别墅,电力供应、手机信号、国际长途电话等问题已经改变了近年来呈短板的情况,以前对缅甸是否有具备这种承办大型会议接待能力的质疑应无必要。
本次东亚系列峰会的主题为“团结一致,迈向和平繁荣的共同体”。中、美、日、俄等东亚地区重要利益相关方都将在内比都阐述对于推进地区合作的看法。
今天上午首先登场的是第九届东亚峰会,下午将陆续举行东盟-中国“10+1”,东盟-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参加上述会议并发表中方关于推进地区合作主张,此外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等国的领导人也都将出席东亚峰会,这一系列会议都显示了东欧作为地区性平台的重要性。而借着北京APEC会议的东风,这一平台也将继续深化东亚的区域合作。
此外,按照计划,今天上午召开东盟美国“10+1”峰会,美国总统奥巴马12号下午在结束了对中国的访问之后抵达内比都,这也是他继2012年访问缅甸之后,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很自然,国际舆论将他这两次缅甸之行做了比较,2012年首次访问时奥巴马刚刚竞选连任成功不久,是首位在任期间出访缅甸的美国总统,他的访问也被外界认为是美国实现亚太在平衡战略承诺的一项重要举措,而这次奥巴马重返缅甸之际,民主党刚刚在中期选举中失利,他已经成为被国会牵制的“跛脚”总统。而在乌克兰局势紧张、埃博拉病毒肆虐、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威胁等多重国际危机背景下,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似乎也没了出生时的光彩。在这种很难称得上是积极的局面下,奥巴马如何对东盟国家做出可信的承诺,并且拿出实际的行动,都将是国际舆论非常关心的问题。
东亚峰会和“10+1”以及“10+3”峰会以推动合作为初衷,但国际会议出现争议性话题不可避免,某种程度上,争议本身也说明各方需要坐下来谈一谈。东盟现在正在进入共同体建设的关键时期,东盟国家对于如何取消非关税壁垒、进一步开放和融合金融与投资、加快人员的自由流动等方面其实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所以东盟成员国需要在这次会议期间商讨出一个后2015年的一个愿景计划,为继续朝着一体化目标协调行动。
在推进东亚国家间的反恐合作方面,由于机制宗教背景等原因东盟内部以及东盟与伙伴国之间的需求与能力也不尽相同,预计这一议题的商讨也将会占据东亚峰会的话题板。而对于国际舆论普遍关心的南海问题,现在中国和东盟都遵从双轨思路这一主线,有关争议应当由直接当事国谈判协商解决,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维持南海和平稳定和安全。各方还确认了梳理共识、从易到难、协商一致的磋商方式,通过不断积累和扩大共识,稳步有序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并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争取早日达成准则。舆论预计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在本届东亚峰会系列会议上对南海问题的讨论也不会偏离上述轨道。
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所长魏玲表示,本次峰会最重要的就是关系到东亚峰会的未来发展方向,明年就是东亚峰会成立10周年,在这10年里越来越多的域外大国进入到东亚峰会的大框架之下,多方对于未来东亚峰会的发展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其次是是否继续由东盟主导,东盟主导是中方非常强调和支持的;东亚峰会的重点合作领域、发展方向应该是今年东亚峰会讨论的一个重点议题。第二点就是今年东亚峰会能出中方力推的金边发展宣言和行动计划,东盟的目标是2015年底建成东盟共同体,东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要素就是东盟首先来实现互联互通,所以现在东盟特别着急于基础设施的融资不足,在互联互通方面也会有一个比较实在的成果。
魏玲表示,这次东亚峰会在北京刚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背景下,最重要的看点就是中美元首会晤,其中涉及到中美最终达成关于建设中美信息大国关系的六个重点方向,其中一块就是在亚太地区,中美要怎么样开展沟通与合作。这一点上就是中美在地区合作方面的共识,对于今年东亚峰会的总体政治范围是非常有利,而且对于今后一段时间的地区合作氛围、合作文化、地区格局与框架的塑造都是非常有利的,核心词就是包容。尤其在亚太地区更需要包容,下一步在地区非传统安全方面,中美之间的合作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