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媒体报道,著名男演员高仓健于日本时间本月10日凌晨3点49分(北京时间凌晨4点49分),因恶性淋巴瘤在东京某医院病逝,享年83岁。
高仓健去世讣告
和绝大多数习惯于面对镜头侃侃而谈的明星不同,高仓健不善言辞,他总是将自己藏得很深,试图躲避一切和他私生活有关的问题。关于他的青少年生活,人们只能从他独白式的随笔和他的老友八森稔等人的回忆录中,捕捉到一些零零星星的片断记忆,将这些点滴记忆串接起来,可能会比较真实地勾勒出他早年的生活,尽管我们不得不承认,毕竟已经过去了大半个世纪,这些叙述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传闻色彩。可以确定的是,这位在银幕上以扮演硬汉着称的明星,也曾经只是个弱不禁风的少年,也曾经饱受战争之苦,而饥饿、病痛与磨难,也正造就了他坚强内敛的独特性格,与其说高仓健是在银幕上扮演硬汉,倒不如说,他是在成功地扮演自己。
他像个小猫似的随便吃别人给他的零食,还为此常常吃坏了肚子,闹到只能生病住院的地步。迫于无奈,他的母亲只能在他的胸前挂上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几个醒目的大字:“请不要给这个孩子零食吃!”
1931年(昭和六年)2月16日凌晨,一名男婴在日本南部福冈县北九州岛岛岛岛岛市的中间町呱呱落地。中间町是一个堆满矸石和坑木的煤矿小镇,筑丰煤矿的矸石堆就成了这位男孩少年时代天然的游戏场所。这是个再平凡不过的家庭,他的父亲小田敏郎是煤矿上的一名普通职员,他的母亲结婚前当过教员,婚后当然和其它日本妇女一样,成了家庭主妇,在家里教育四个孩子。这对夫妇生有两儿两女,高仓健是他们的次子。不过,这个时候他并不叫高仓健,父母给他取的名字是小田敏正,后来曾经一度改名为小田刚一。
高仓健
银屏上的高仓健形象高大健壮,但他在幼年时却出人意料地瘦弱。他在描述自己的童年时,谈起自己如此弱不禁风,“简直就像动物园里囚着的小动物”。生长在战乱年代的他,童年的记忆更多地是与疾病、饥饿或者战争相关的。或许就是出于这种记忆,他才在日后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健”。这个瘦小的孩子经常生病,一年到头经常动不动就感冒或者拉肚子。因为身体孱弱,连女孩子都会欺侮他,他还经常为此哭鼻子。上世纪30年代的日本笼罩在战争所带来的物资匮乏的阴影当中,这个在偏远的北九州岛岛岛岛岛的孩子当然也饱受饥饿的侵袭,他像个小猫似的随便吃别人给他的零食,还为此常常吃坏了肚子,闹到只能生病住院的地步。迫于无奈,他的母亲只能在他的胸前挂上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几个醒目的大字:“请不要给这个孩子零食吃!”高仓健日后回忆起这段往事时,还幽默地说,这就像是动物园笼子前常见的告示。
身体瘦弱,却没有影响孩子顽皮好动的本性。他留存的最早记忆就是自己在四岁那年,学着抽烟玩,结果被香烟熏得晕了过去,失足掉入了家中庭院的水池里。
高仓健
昭和十二年(1937年),高仓健六岁,成为了中间小学校的一名小学生。他的体质并没有增强,多病的他甚至还患上了浸润性肺结核病,不得不休学疗养一年。那个时代的医疗条件仍然相当简陋,肺病当时被视为不治之症,人们都非常忌讳,甚至会厌恶罹患结核病人。父母为了其它孩子的健康,不得不把年幼的高仓健送到了离家不远的伯父家,将他隔离在一个单独的房间里。一个在病痛和孤独中挣扎的孩子,又能在此时做些什么?陪伴他的只有书本和收音机,他日后孤独而又沉默寡言的个性,或许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养成的。幸运的是,高仓健的母亲仍然仍然牵挂着自己病弱的孩子,每天晚上八点半的时候,母亲都会准时来探望他,一边帮他测体温,一边关掉收音机,好让他早点休息。这个孤独的小孩子,已经依恋上了空荡荡的房间里,收音机回响的声音,这声音会让他感觉到一丝温暖,为了多听一会节目,高仓健不时会耍一点小小的伎俩,他回忆说,“可能我就是那个时候学会撒谎的,有时候甚至谎报体温表的度数,借口今天的状态不错,央求妈妈多让我听一会儿收音机。”
在家人的关爱和照料下,高仓健终于康复了。病愈后的他,只能重读小学一年纪。在与病魔做斗争的一年时间里,他与书本已经非常亲近,养成了热爱读书的好习惯,他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很多,还从书中学到了很多课外知识,因此,他的国语和历史成绩在班里都名列前茅。
这个有些刺眼的转校生理所当然地成了众矢之的,他经常遭到欺侮,成为顽童们打斗的对象。可是,昔日那个病弱的男孩已经渐渐变得勇敢起来了,他不甘心受人家欺负,奋起反抗,有时候还能略占上风。
高仓健与北野武
在战争年代里,这个煤矿小镇上的学生们穿着都比较破旧,而在这群孩子当中,高仓健打扮却相当时尚,他披着类似军官服的长长的披风,脚蹬着长筒皮靴,喜爱他的父亲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穿着太破旧,从紧巴巴的家庭开支中节衣缩食,给孩子们留出了不菲的置装费,希望他们在困难时期仍然能体体面面地去上堂。但幼小的高仓健却只能懵懵懂懂地体会到父亲的这番爱心,对于这种与众不同的打扮,高仓健始终感觉很羞愧,他认为“这多难为情啊,真不愿意这样打扮。”
高仓健仍然多灾多难,他虽然侥幸摆脱了病魔之手,却又遇到两次死里逃生的经历。有一次,这个顽皮的男孩掉进了洗煤池里,在滑溜溜的煤浆中,他不断挣扎,但是越挣扎越往下陷,最后甚至陷得差点淹没到鼻子,险些送命,幸亏有人及时赶到,他才得以获救。
回忆起童年的这些轶事,高仓健对慈爱的母亲一直心存感激,“无论如何,(这些事情)可让妈妈担惊受怕了。为了养育我,真不知道让她吃了多少苦。”后来他出演的电视剧《兄长》在电视上播出时,远在家乡的母亲还特意来信,说看到他身体健壮的样子,感到非常高兴。“只要妈妈高兴就好,看来上电视也还是有好处的”,高仓健风趣地说道。
是啊,谁能想到电视上高大伟岸、英俊潇洒的这个大男人,当年竟是一个如此单薄纤弱的孩子呢?而一切的转机都出现在他上小学四年纪的时候。1941年正值战事激烈的时期,这些还在上学的孩子们也必须加以疏散,高仓健被转到了香月小学校。这个小学校的孩子们家境更为贫寒,他们都只能手拎着妈妈亲手缝制的布书包去上学,而高仓健却是惟一一个背着正式的“学生用背包”上学的,多少让别的孩子感到眼红。这个有些刺眼的转校生理所当然地成了众矢之的,他经常遭到欺侮,成为顽童们打斗的对象。可是,昔日那个病弱的男孩已经渐渐变得勇敢起来了,他不甘心受人家欺负,奋起反抗,有时候还能略占上风。逐渐地,经过几番较量,他慢慢制服了那群少年,甚至力挫群雄,成为了孩子们当中颇有威望的头儿。他有时候还带领着自己的哥们儿,打着父亲的旗号去找熟人,免费出入电影院去看电影。纤弱的男孩,慢慢长大成了一个健壮的少年,当年那么喜爱观看电影的他,恐怕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一名活跃在屏幕上的男影星。
《我最亲爱的》剧照
昭和十八年(1943年),高仓健进入福冈县立东筑中学(今天的东筑高中)学习。出于幼年时体弱多病的经历,他决心“起码要把身体锻炼结实”,于是他报名参加了学校的田径队,练习跳高,同时还练习合气道(日本的一种武术)。这时候战局日趋紧张,连身为中学生的高仓健也被迫征集去做劳工,专门负责从货车上往下卸煤。当时的北九州岛岛岛岛地区是日本重要的工业地带,也是美国空军轰炸的重要目标之一,每天空袭警报响个不停。刚开始,警报一响起,高仓健感到害怕,便会躲进煤矿的坑道中去,但时间久了,他习惯了这种警报声,恐惧心也变淡了,即使是警报拉响,他也不以为然,照常劳动。一天,他又听到了习惯的警报声,就在他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继续卸煤的时候,飞机开始了一阵机枪扫射,“突突突”地,子弹飞快地落在他身边的地面上。这是高仓健第二次死里逃生的经历,回忆起那段往事,高仓健仍然如在梦中:“那一次真的吓坏了,连飞行员的脸都看得一清二楚。” 其实就在他这次经历时,战争已经逐渐接近尾声了。不久,广播里就传来了日本国民熟悉的天皇的声音,他用低沉的声调告诫日本国民放下手中的武器,停止抵抗,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最终以日本宣告投降而结束。
“幸福,在大洋的彼岸。它不在养育了我的煤矿附近,而是在一个遥远的地方……在童年时代我一直这样想着,并且产生了一个念头:无论如何应该到美国去一趟。”
战后,各个中学陆续复课,高仓健也重新回到了学校。在中学三年级那年的暑假,他找到了一份校外兼职的工作——在一艘导航汽艇上负责清扫工作,这段打工的经历培养了他对海上生活的适应能力。后来在拍摄电影《海峡》的外景时,他毫无惧色地乘船冲入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连当地人甚至都称这种拍摄为“发疯的行为”,可他却泰然自若,就和早期的这段劳动体验有关系。1946年,日本进行战后的学生动员,高仓健还被学校安排到若松附近的液体燃料研究所当采煤工。
到中学五年级时,正好赶上日本的学制改革,东筑中学改名为东筑高等学校,高仓健被编入新学制的高中二年级。这一时期的他开始迷上了体育。经过和学校的一番交涉后,他成立了学校的拳击部,作为次轻量级选手,他还获得了七战六胜的好成绩。
《我最亲爱的》剧照
就在这一时期,美军开始进驻日本,通过参加拳击活动,高仓健结识了一位美国朋友舒尔茨——当时美军驻小仓司令官的儿子,他每个周末都到舒尔茨家中去玩,英语也逐渐变得流利了。这段经历,对后来高仓健的人生道路产生了很大影响。在与舒尔茨的交往过程中,他产生了对国外生活的向往,随着英语的进步,他甚至决心长大后要当一名从事外贸活动的商人,而他此后的国际视野也与早期的这段经历不无关系。在东筑中学的这段生活中,这位美国朋友确实把很多美国文化带入了高仓健的视野中,喜爱看电影的高仓健成了韦巍安·利和亨利·方达的忠实崇拜者。后来追忆起少年时代的想法,高仓健还说:“(少年时代的我一直认为,)幸福,在大洋的彼岸。它不在养育了我的煤矿附近,而是在一个遥远的地方……在童年时代我一直这样想着,并且产生了一个念头:无论如何应该到美国去一趟。”
高仓健如此憧憬着海外的生活,甚至与密友敷田稔谋划过偷渡过海。高仓健的父亲正好是若松港负责装卸工作的管理员,高仓健试着向父亲的手下探听船只出港的消息,但他们的偷渡行动还没有来得及实施,就被工头阻止了,高仓健少年时期的美国梦最终以失败告终。
少年时代不切实际的梦想虽然破灭,但高仓健却并没有改变童年时期的志向,他还是决心要当一名贸易商人。1949年,高仓健考入了明治大学商学部商科,而他的朋友敷田稔则考入了九州岛岛岛岛大学法律系,此后赴美国哈佛大学留学。昔日企图偷渡的青年,却以留学生身份光明正大地去了自己向往的美国,高仓健提到这段往事,还是感慨万千。
《我最亲爱的》剧照
来到东京念大学的高仓健,仍然继续着自己对体育的热爱。明治大学相扑部的教练是他的入学保证人,他凭着这层关系参加了相扑部,过上了集体训练的生活。学校的相扑部和大多数日本团体一样,讲究长幼有序、等级森严的辈分关系,学生们被教练用斯巴达式的教学方法进行礼仪和气质毅力的训练,培养他们奋斗的根性。而且,作为后辈的学员,还要给老资格的前辈筹集资金,供他们挥霍生活所用,高仓健当然也无法幸免。他回忆起当时荒诞的生活时,还说:“不管怎么说,那一切实在是太丑陋了。如果你老老实实的话,就会遭到同班同学的捉弄。所以,一听到哪里打架,我就会冲在前面。”在相扑部里,不会喝酒的男生,被视为没有男子汉气概,所以,高仓健只好把前辈们故意撒上胡椒面的清酒咕咚咕咚地喝下去,喝醉了之后,竟然还会捏着鼻子满街乱跑。因为这段不那么光彩的记忆,高仓健后来滴酒不沾,回忆起当年,他仍然觉得很羞愧:“那时候我的酒德不好,一发起酒疯来,便乱摔东西。”
在相扑部过了整整一年这样的荒唐生活之后,高仓健决定退出,他搬到永福町的一家公寓寄宿,他精神很空虚,几乎不去学校上课。“明大的小田”以胆大着称,他无所事事地游荡在东京的繁华区涩谷一带,连当地的小流氓都惧怕他几分,他都不知道自己“居然能够毕了业”。昭和二十九年(1954年)3月,23岁的高仓健终于从明治大学毕业,但他却遇到了非常现实的问题——就业困难。日本经济仍然处在战后的恢复阶段,失业率居高不下,高仓健一直梦想着的从事外贸工作的愿望没有能够实现,他不得不回到家乡。回到家乡之后,他开始帮助父亲,从事他父亲所开创的采石业,但只干了半年,他就感到“这样下去就完蛋了”,于是他带着剩下的一点积蓄,径直跳上了火车,不辞而别,再次来到了东京。在那里,他开始了自己人生的一段新的旅程。
高仓健
高仓健与张艺谋
高仓健与张艺谋
高仓健 影片剧照
高仓健 影片剧照
高仓健 影片剧照
高仓健 影片剧照
高仓健 影片剧照
高仓健 影片剧照
高仓健 影片剧照
高仓健 影片剧照
高仓健 影片剧照
高仓健 影片剧照
高仓健 影片剧照
高仓健 影片剧照
高仓健 影片剧照
高仓健 影片剧照
高仓健 影片剧照
高仓健 影片剧照
高仓健 影片剧照
高仓健 影片剧照
高仓健 影片剧照
高仓健 影片剧照
高仓健2005年应张艺谋之邀出演《千里走单骑》
高仓健2005年应张艺谋之邀出演《千里走单骑》
高仓健2005年应张艺谋之邀出演《千里走单骑》
高仓健2005年应张艺谋之邀出演《千里走单骑》
高仓健2005年应张艺谋之邀出演《千里走单骑》
高仓健2005年应张艺谋之邀出演《千里走单骑》
高仓健2005年应张艺谋之邀出演《千里走单骑》
高仓健2005年应张艺谋之邀出演《千里走单骑》
高仓健2005年应张艺谋之邀出演《千里走单骑》
高仓健2005年应张艺谋之邀出演《千里走单骑》
高仓健2005年应张艺谋之邀出演《千里走单骑》
高仓健2005年应张艺谋之邀出演《千里走单骑》
高仓健2005年应张艺谋之邀出演《千里走单骑》
高仓健2005年应张艺谋之邀出演《千里走单骑》
高仓健2005年应张艺谋之邀出演《千里走单骑》
高仓健2005年应张艺谋之邀出演《千里走单骑》
高仓健2005年应张艺谋之邀出演《千里走单骑》
高仓健2005年应张艺谋之邀出演《千里走单骑》
高仓健2005年应张艺谋之邀出演《千里走单骑》
高仓健2005年应张艺谋之邀出演《千里走单骑》
高仓健2005年应张艺谋之邀出演《千里走单骑》
高仓健2005年应张艺谋之邀出演《千里走单骑》
高仓健2005年应张艺谋之邀出演《千里走单骑》
高仓健2005年应张艺谋之邀出演《千里走单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