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国内 > 正文

仇和曾去公墓释压找自信 两会闭幕后被免职

国内 长江商报 2015-03-24 15:02:45
[摘要]2007年底,仇和从江苏省副省长转到云南昆明任职市委书记,刘卫高紧跟其后,并用一个中豪螺蛳湾商贸城,达到了个人事业顶峰。

  [摘要]仇和推进的一系列改革,触动了不少人的利益,他也有压力很大的时候。据称,仇和主政宿迁时期,压力很大时,会在夜深人静前往宿迁凤凰岭公墓,在那里呆上几个小时,寻找自信、勇气和胆量。

  仇和后遗症

  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记者 刘飞超 黄敏 发自昆明 宿迁

  江苏、云南两地主政20年,仇和以其仇氏风格席卷了沭阳、宿迁和昆明。他在位时,是改革明星官员,虽然其做法引发了诸多问题,但在其明星的光环之下,还存在诸多不被外界所熟知的问题。

  大拆大建背景下的昆明,目前很多被拆迁的地方仍是一片空地,农田荒芜,被拆迁居民的回迁房迟迟无法建成。仇和主政时期的江苏宿迁,因为学校被卖,导致教师经常性罢课,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医院全面私营化后,当地医疗水平停滞不前。仇和之后的宿迁主政者显然看到了这些问题,2011年,宿迁投资近20亿,开建当地公立医院——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将于今年9月建成。

  拆迁过去近5年还未建好回迁房

  得知仇和被查的消息后,昆明市福海乡韩家村的几个村民专门赶到村委会门口燃放了鞭炮。

  韩家村,位于昆明滇池之滨的村子,曾被称为昆明市的鱼米之乡,如今,这里已被拆得面目全非。张桂仙,今年63岁,福海乡韩家村8组村民。她说,他们祖辈已在这里生活了数百年,自从仇和到昆明任市委书记之后,开始拆除城中村,他们的村子就开始遭殃。整个韩家村8组100多户人家,如今只有她家的房子孤零零地耸立在村头。2010年,当地开始对韩家村实施征地拆迁,张桂仙就开始了激烈的抗争。张桂仙说,他们村位于三环以外,是个地道的农村,根本就不属于城中村,而且他们的土地亦属于基本农田范围。更重要的是,对于拆迁补偿,他们与拆迁方一直无法达成共识。房屋的补偿只按3700元/平方米的价格,这个价格在周边根本买不到房子。此外,他们承包的土地补偿款也被严重缩水。张桂仙说,按照土地承包合同,他们家人均将近一亩地,而在谈到补偿时,人均却不到4分地。其他的村民被拆迁之后,目前无房可住,很多人都只能在外面租房,村里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在外面租房都没人愿意租给他们。

  在村头的一道田埂上,盖有近十处低矮的小木屋,一位老人告诉长江商报记者,因为在外面租不到房子住,他们一些人只能在空地上搭间小木屋。拆迁已过去将近5年,回迁房也一直迟迟未见修好。

  位于昆明市西山区的南坝路,原是昆明市最繁华的螺蛳湾市场所在地。2010年这里被纳入了拆迁范围。

  当地老牌的国营肉食加工企业昆明市牛羊肉加工厂计划被整体拆迁,除了厂房之外,还有多栋家属楼。加工厂家属楼1栋,就位于南坝路边上,已经5年过去,这栋红砖外墙的5层小楼,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拆除。

  住户马女士告诉记者,这栋楼共有32户人家,这几年间,陆续有20户与拆迁方签了协议之后搬走,还有12户因为不满拆迁条件,还在一直坚守,“每家的补偿标准不一样,给我的补偿款根本就没法再在昆明市的其他地方买同样的房子,我们不可能搬迁。”这栋房子的大多数门窗已被拆迁公司拆走,尚未搬走的住户家里的门窗也均被撬开,整个楼栋中垃圾遍地,被称为流浪汉的聚集地。

  马女士介绍,去年12月,当地政府专门组织这十多户居民召开了一场听证会,但最终还是不了了之,“现在也没人来谈拆迁的事,我们也没办法回去住,无家可归。”该厂的另外4栋家属楼之前也一直说要拆,但没有拆下来。其中一栋有5户人家,5年前就早早签了协议之后搬走,房子一直空在那里。

  一位居民告诉长江商报记者,3年前,仇和曾到这里参加奠基仪式,并表示要在2014年12月让拆迁的居民搬回回迁房。现如今,这里还是一片荒芜。昆明当地政府人士告诉记者,城中村改造持续了几年,很多房子被拆除之后,都还是一片空地,当初承诺的回迁房建设进展缓慢,现任昆明市委书记高劲松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2014年10月,高劲松率队调研全市城市更新改造回迁安置工作,要求各级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回迁安置工作。同时特别指出对于未审批的城中村改造项目,要加强研究,原则上不再审批。在外界看来,高劲松的这一公开表态,是对此前昆明城中村改造做法的一次深刻反思。

  家属楼成“流浪汉聚集地”

  高中老师连续两天罢课要保障

  仇和之后,出现遗留问题的不仅仅只有昆明。

  3月18日,早已进入春天的宿迁室外温度仅9度,天空下起大雨。江苏省宿豫中学一部大门外,该高中所有老师罢课,聚集在大门口,向学校和政府讨个说法,“我们到底是什么身份”。

  这是他们第二天罢课,在早前一天,数十位老师拿着“收归公有,享受公平待遇”的横幅去了市政府及信访局。这是宿豫中学老师第二次罢课,上一次罢课发生在2010年。年过50的陈伟明(化名),1998年进校教书。据他介绍,宿豫区没有重点高中,因此1998年由区政府出资200万元建成宿豫中学,自己也是那年通过考试进入宿豫中学教书。仇和到宿迁市主政后,推行医改、教改,要将公立学校及医院都卖出去。2003年,宿豫中学同宿豫区另一中学——皂河高中被一同打包卖给一位老板,“此后,两校合并,统称为‘江苏省宿豫中学’。”

  “当时我们最关心的是公办老师身份的问题。”陈伟明介绍,区政府的答复是,2003年之前进校的老师仍为公办教师,之后的没有公办教师身份。至今,该校所有老师的公办身份都未获认可。该校另一位老师介绍,自己是中学高级教师,在宿豫中学教书15年,每个月只有3000多块钱的工资,福利待遇上远不如公立学校老师。多位老师向记者抱怨,从2008年至今,老师的工资没有任何变化。一位2012年研究生毕业的年轻女老师告诉长江商报记者,她一个月的工资仅2509元。

  陈伟明告诉长江商报记者,宿豫中学私营化后的问题也逐年呈现,最主要的是教学质量的下降,“刚建校那几年,宿豫中学的本科升学率超过了60%,近些年升学率不断下降,最低时仅27%。

  “学校在教学设施上没有投入,而是不断把钱用来扩大学校规模。”知情老师介绍,教室里的电风扇、多媒体和桌椅板凳,都是学生自己出钱买,“桌椅板凳是每年都收钱”。乱收杂费在宿豫中学老师看来“太正常了”,今天补课费,明天资料费,学生每个月交400多元的包餐费,在学校食堂就餐,“但饭菜质量太差”。缺乏待遇保证,宿豫中学教师资源不断流失。1998年同陈伟明一同进校的老师15名老师,目前仅剩下5名。

  宿迁政府内部人士介绍,仇和教改,卖出去的学校不是很多,但一夜之间,不少老师失去了公办的身份,变成了“打工者”,各方面失去了保障。

  医疗水平和质量提升缓慢

  与卖学校相比,仇和的改制中,更为彻底的是“卖医院”,全市134家公立医院,卖了133家。2003年,随着宿迁市最大的公立医院——宿迁市人民医院改制为民营医院后,该市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公立医院的地级市。

  宿迁工人医院原来是一个乡镇医院,该院院长陈斯凡和几个“兄弟”合资购买了工人医院这块牌子。“如今想把这些医院收回来,已经很难,之前几百万元,如今要过亿元,政府无力承担。”宿迁内部人员介绍。公立医院私营后,数据的变化一度让人欣喜。朱恒鹏,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微观经济研究室主任,他于2010年出具了一份宿迁医疗行业评估报告显示:2010年,宿迁人均卫生资产、卫技人数、病床数分别增长了681.7%、50.9%和112.3%,远超周边的徐州、连云港、淮安和盐城等市。来源于宿迁市卫生局的数据也显示,至2013年底,全市医疗卫生总资产84亿元,卫技人员21080人,床位19085张,增长速度也远高于宿迁周边地区。

  但是医疗机构数量的提升,却并未带来医疗质量的同速提高。一私立医院院长坦承,宿迁医疗技术水平提升相对缓慢。作为一个有550多万人口的地级市,宿迁至今仍只有一家三乙级别的医院,同属地级市的淮安,三级医院就有3家。

  陈斯凡介绍,因为优质医疗资源的缺乏,现在宿迁的医院没办法看大病,很多病人都去南京、上海等大城市看病,医保流失严重,同时也享受不到国家给予公立医院的大量补贴。

  早在2006年,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医疗卫生改革课题组两次赴宿迁调研,暴露了宿迁医改中的种种问题。调研报告称,改制后的医院挂号费、单项检查价格和药品单价稳中有降,但许多医院的收入大幅提升让人生疑。据调查,医生诱导病人多做检查和手术的现象时有发生,让不需要开刀的病人开刀,要求病人接受各种医疗检查等,甚至医生可从开药、开检查中获得提成。种种原因表明,宿迁需要一个公立医院。

  2011年,宿迁开始投建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投资高达19.6亿元,今年9月有望投入使用。

  3月18日,江苏省宿豫中学一部门口老师罢课。

  浙江商人宿迁发迹“刘半城”

  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记者 刘飞超 黄敏

  发自昆明 宿迁

  伴随着仇和仕途的一路升迁,一个浙江籍商人始终如影随形。他就是中豪集团董事长刘卫高。这个做袜子起家的义乌商人,在仇和仕途崛起的江苏宿迁完成了华丽转身,成为了当地最大的地产商,在宿迁当地被称为“刘半城”。

  2007年底,仇和从江苏省副省长转到云南昆明任职市委书记,刘卫高紧跟其后,并用一个中豪螺蛳湾商贸城,达到了个人事业顶峰。

  仇刘二人政商两界的亲密结合,让很多人很早就看到了仇和如今的结局。

  崛起于宿迁的“刘半城

  在宿迁,刘卫高的中豪集团有一句标语,在其任何在建项目都能看得到:为宿迁做一生贡献。

  生于1968年的刘卫高,只有高中学历,最早在义乌靠卖袜子起家。经过十多年的打拼,2003年,他的浙江芬莉集团成立的时候,公司注册资本已经达到1.6亿元。是年,浙江暂停工业用地审批,他在浙江的袜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这次意外却促成了刘卫高在异乡宿迁的崛起。

  宿迁这座城市对于刘卫高来说,用他自己的话就是:“一生的荣光之地。”

  据长江商报记者了解,2001年8月,仇和正式主政宿迁,随之开启了轰轰烈烈的招商引资攻势。已经是浙江地区最大的袜业生产商之一的刘卫高开始接触宿迁,并很快决定投资宿迁。

  2003年,江苏芬那丝企业有限公司成立。宿迁灵活的机制、体制以及优良的创业环境,加上广阔的发展前景,让浑身充满冒险精神的刘卫高难以安于现状。

  2005年6月,经过一系列的仔细考察和慎重考虑后,刘卫高决定总投资26亿元兴建宿迁义乌国际商贸城。该项目也是宿迁建市以来最大的建设项目,占地总面积80余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商贸城占地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6000个经营店铺,解决近2万人的就业。

  但很快,刘卫高就意识到,支撑宿迁义乌国际商贸城这个市场的点还不是很多,这与宿迁义乌国际商贸城当初“走向淮海经济区、走向全国”的战略定位还有很大距离。于是,刘卫高特地拜会了义乌小商品市场“教父式”人物何樟兴等人,虚心向他们请教。

  很快,刘卫高就掌握了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成功秘诀:本地产品是竞争力,外地产品是活力,这就是义乌今天的“前店后厂”模式。将“义乌模式”复制到宿迁,除了形式上的宿迁“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建成,在运作运营理念上进行根本的变革才是关键所在。

  如今,宿迁义乌商贸城已成为宿迁地区乃至淮海经济区最大的商贸集散流通中心。

  和大多数浙商一样,热衷于从实体转型到房地产行业似乎也适用在刘卫高身上。2004年,当最后一批宿迁老批发市场的业主搬进宿迁义乌商贸城之后,在原址的基础上,自然要平地起高楼。于是,“中豪置业”应运而生。

  这之后,“中豪国际星城”、“中豪国际花园”、“中豪国际广场”……一个个标识着“中豪”名称的项目拔地而起,并快速推动霸王举鼎核心商业圈的形成,进而把N个宿迁第一揽入名下:35万平米超级商业综合航母, 28层120米高5A甲级国际写字楼, 500米长城市奢华尊贵商业街,最大规模体量的地下停车库,真正360度全业态城市综合体……

  中豪宿迁项目大量停工

  刘卫高在宿迁被人称为“刘半城”,发展大道、西湖路、项王路这些中心地段上,他的项目一个挨着一个,义乌商贸城、中豪国际花园、中豪国际新城和中豪国际广场紧密相连。

  但刘卫高的开发步伐并不就此而止。2006年2月,作为宿迁示范区的湖滨新城成立,在这里,刘卫高拿到了11平方公里的土地,总投资180个亿。

  这两组巨型数字所描绘的是:世界运河文化博览园,中国运河文化博览园,欧陆运河小镇、运河金陵、体育中心(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会展中心(会展馆、城展馆、科技馆)、运河文化创意园、广电大厦、宿迁钟吾国际学校、运河新天地现代商务集成办公区、骆马湖景观带等二十余项文化、旅游、商务产业项目,凡是能想象到的一座城市所具备的功能和配套,全部涉猎。

  只是目前,这片土地大片空置。知情人士介绍,早在去年下半年,刘卫高已经出现资金链断裂,无钱投入。

  2013年9月6日,时任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在昆明一次公开会议上,罕见提出昆明城市规划建设的六点反思,认为昆明大拆大建等做法是对历史文化的毁灭性打击。自此,螺蛳湾项目开始止步不前,一些浙江商人将资金撤出,刘卫高为补足空缺,紧急从宿迁调集资金。

  宿迁当地一地产商告诉长江商报记者,去年10月1日,刘卫高坐镇宿迁卖楼,并给每个工作人员下了任务,“不完成任务就走人。”

  而售出的楼盘运河天玺,产品质量上乘,所处地段好,零工业,最初开盘时超过5000元,但去年下半年已经跌了1000多元,“这不得不联想到,刘卫高真的缺钱了。”

  上述地产商表示,很多媒体称因仇和被抓,刘卫高在宿迁的项目停工,其实不然,真正的原因是其资金链断裂。

  在其规划的11平方公里土地上,记者走访发现,大片土地空置,造型类似鸟巢的体育馆只建了一半,目前已停工。正对着中豪集团宿迁办公总部的运河天玺楼盘,半成品楼房外立面挂着巨大的楼盘广告以及另一个可能无法如期实现的承诺:“春季买,秋季住。”

  据长江商报记者了解,目前,中豪集团原旗下的属于市级功能配套项目的城市展览馆、会展中心、奥体中心由该市城投公司承接,广电大厦由该市广电总台承接,钟吾国际学校、市政道路则由该市湖滨新区承接。

  至此,中豪集团在宿迁的项目目前仅剩3家住宅小区项目及中豪国际广场,中豪内部员工甚至称“我已经不知道哪个是中豪的,哪个不是中豪的了。”

  刘卫高发迹历程

  ●2005年6月

  刘卫高投资26亿元兴建宿迁义乌国际商贸城。

  ●2006年2月

  作为宿迁示范区的湖滨新城成立,刘卫高拿到了11平方公里的土地,总投资180个亿

  ●2007年12月

  仇和赴任昆明市市委书记,不久刘卫高也飞往昆明并成立了中豪商业集团。

  ●2008年9月

  中豪螺蛳湾国际商贸城奠基,次年4月,一期120万平方米的主题市场封顶,年底即投入运营。

  ●2011年3月16日

  昆明当年面积最大、总价最高的27块地,被云南中豪以挂牌起价64.87亿元囊括,整个交易不到10分钟。

  ●2014年

  云南中豪旗下的中豪置业以356亿元的总营收,登上云南民营企业百强第一名的宝座。

  昆明新螺蛳湾国际商贸城。本报记者 刘飞超 摄

  新螺蛳湾国际商贸城3期,空无一人。本报记者 刘飞超 摄

  官商勾连硬造云南第一大民企

编辑:王秋阳

相关热词搜索:仇和去公墓找自信

上一篇:海南三亚教育局一干部三年受贿96万元被判10年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