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來自海內外的中华儿女一起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清明扫墓祭祖习俗大约始自周代,自唐代起被确定为国家礼仪并历代沿革。唐玄宗在开元二十年颁布诏书:“士庶之家,宜许之墓,编入五礼,永为例程。”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有助于在古人与今人、前人与后人之间建立和谐的代际关系,能够突出民族认同、国家统一、文明传承、自强创新的主题,着力昭示中华民族同根共祖、复兴发展的理念。
黄帝祭祀传承着同根共祖的理念,发挥着促进民族认同和团结的作用。在中华各民族一体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相互交流融会,通过祭祀黄帝,把华夏共祖的观念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促进了华夏各族的相互认同和凝聚团结。
清明公祭黄帝陵活动是极具传统文化和精神感召力的民族盛典,表达着中华儿女对始祖的感恩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崇尚。陕西将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精益求精,尽最大努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展示中华儿女的民族正气和华夏雄风。
编辑:秦一乔
相关热词搜索:公祭 清明时节 中华儿女 中华民族 共祖 音乐会 黄帝陵 民族认同 时间确定 人文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