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始终抗击和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在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抗击和牵制了日本绝大部分陆军兵力和部分海空力量。特别是把日本陆军主力死死地牵制在中国战场,使它陷入长期战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中国人民坚持持久抗战,长期而大量地牵制、消耗和歼灭敌人,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中国抗战制约着日本的“北进”和“南进”,保障了同盟国“先欧后亚”战略的实施。中国的持久抗战,遏止了日本侵犯西伯利亚的“北进”计划,使苏联得以避免两线作战;牵制和推迟了日本进攻南洋的南进步伐,致使日军被迫背着中国战场的沉重包袱“南进”;粉碎了日本与德、意法西斯会师中东和西伯利亚、称霸全球的战略图谋。根据国际反法西斯的战略需求,中国抗战尽管处于极为困难的境地,还是毅然派出远征军,紧急开赴缅甸,直接支援盟军作战。在战略反攻中,中国战场与世界其他反法西斯战场进行战略配合,直至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此外,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战略基地,为同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援了同盟国的反法西斯斗争。中国的持久抗战不但为苏、美、英等反法西斯国家赢得了宝贵的战争准备时间,有力地保证了“先欧后亚”战略的胜利实施。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过:“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
中国积极倡导和推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并为联合国的创建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中国把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这一人类共同事业与争取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伟大事业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在世界东方率先建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且多次呼吁世界上一切和平民主力量联合起来共同抵抗法西斯侵略。当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到全球范围时,中国主动加强与美、英、苏等同盟国的战略协调,1942年元旦,由中、美、英、苏四国领衔、26国参加,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促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1943年10月30日,中国与美、英、苏三国共同签署《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表明中国对建立新的国际组织已正式承担义务,同时也就决定了中国将在其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此后,中国一直以四大国之一的身份积极参与联合国的创建工作,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的大国地位也逐渐为国际所公认。1945年4月至6月,中国与美、英、苏三国共同发起召开旧金山会议,世界上50个国家的代表与会,讨论制定联合国宪章。中国组成以宋子文为团长,由国民党、共产党及其他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加的代表团。中国共产党代表董必武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之一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坚持正义,主持公道,为会议成功作出了贡献。会议最后通过《联合国宪章》并举行签字仪式。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中国不仅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而且成为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的大国地位通过《联合国宪章》得到了国际的正式确认。彭玉龙《光明日报》(2015年06月11日 02版 作者系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研究员)
编辑:周庆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