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里一家三口很温馨
1992年,周芸毕业了,去哪儿工作成了她和夏大海争论的问题。一个希望把家安在芜湖,一个希望把家安在省城合肥。
最后,还是夏大海做了让步,跟着周芸到芜湖找了一份工作。而这却引发了夏大海母亲的极大不满,她认为是周芸迷惑了儿子,让儿子丢了省城的工作。
好在夏大海不以为然,婚后,他们住到周芸单位分的50多平米的宿舍里,周芸负责做饭、洗衣,夏大海负责卫生和洗碗。每天晚上,他们就趴在小餐桌上一起工作。桌子这边是在备课的周芸,那边是复习准备考研的夏大海。“渴了吗,要不要喝水?”“我眼睛累了,想出去散散步。”相对的两个人,经常写纸条来传递信息,没有言语却无比温馨。
周芸怀孕后,家务也都被夏大海给主动承包下来。一直拿手术刀的夏大海,还拿起了锤子,把家里的旧椅子和板凳腿,改造成了一张宝宝椅。
“那时候,其他小孩都只能趴在板凳上吃饭,我就能坐宝宝椅里在饭桌上吃饭了。后来我上学了,一家三口都围在餐桌上看书、写作业,家里虽然很挤,但很温馨。”夏琳回忆小时候的生活,感慨曾经的幸福。
婆媳矛盾殃及夫妻感情
因为夏琳是个女孩,重男轻女的奶奶总是对她不冷不热。让周芸恼火的是,怀孕时,婆婆还时常拎几只老母鸡过来,叮嘱她“多补补”,可女儿出世后就不露面了。从老家人口中,周芸得知婆婆在外直言嫌弃她生了个女儿。
逢年过节回老家,夏大海的耳边总能听到母亲嘀咕着“再生一个男孩”。每次,夏大海都解释,双职工要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不能生。“去外面生一个,再抱回来。”有一次,夏大海的母亲竟这样建议儿子,这让周芸彻底与婆家撕破了脸。
夏琳从小学三年级以后,就再也没有跟父母回过奶奶家。每年春节,周芸带着女儿在城里过年,夏大海在大年初一时一个人回老家看望父母。一向孝顺的夏大海,不止一次地求周芸让老人看看孙女,可周芸都决绝地说:“你妈要看的是孙子,你去外面给她生一个吧。”
“怎么又一个人回来啊?”每年正月初一,父母一见面都要朝他身后不停地张望,这让夏大海更加生气周芸的刻薄。
渐渐地,周芸与婆婆的矛盾之火也烧到了小家庭中,影响到了夫妻感情。有一天,买菜回家的周芸,向夏大海唠叨因为菜贩子缺斤少两,两人吵了一架,最后工商所的人来罚了摊贩。夏大海一听就批评周芸“斤斤计较,刻薄成性”。
编辑:蔡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