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关注 > 正文

西安分级诊疗制度让患者受益

关注 陕西日报 作者:车喜韵 李龙飞 2015-08-20 11:53:01
[摘要]付先生家住西安雁塔区,前不久打篮球时导致跟腱断裂,打电话与雁塔区623卫生服务中心沟通后,迅速被转诊至兵器工业521医院实施手术,而术后康复治疗则选择回到了623卫生服务中心。

  本报记者 车喜韵 李龙飞 实习生 文君 杨亚妮

  付先生家住西安雁塔区,前不久打篮球时导致跟腱断裂,打电话与雁塔区623卫生服务中心沟通后,迅速被转诊至兵器工业521医院实施手术,而术后康复治疗则选择回到了623卫生服务中心。

  8月15日,付先生在521医院做了手术后,17日就返回623卫生服务中心。记者8月18日上午见到他时,躺在病床上正在输液的付先生坦言:“这样很好啊,大医院手术降低了风险,小医院康复离家近方便且费用低。”医生告诉记者,付先生在此住院治疗一天仅需30余元钱。

  上大医院做手术,回小医院做康复,这是西安市今年探索分级诊疗模式的有益尝试。为发挥不同医院优势,构建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西安市在城六区,推行“医疗联合体加全科医师团队模式”,围绕“资源共享”这一核心,在医联体内部开展转诊工作,形成不同层级医疗机构间紧密稳定的分工协作机制。

  从4月20日首家医联体成立至今,西安已建成15个区域医联体、5个专科医联体,涵盖了辖区内的42所二级医疗机构和6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口450余万人,实现了城六区医联体的全覆盖。目前,医联体内累计上转患者4376人次,下转患者291人次。

  为引导城区居民到基层就诊,西安重点在强基层上下功夫。

  记者在南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到,病房、门诊增添了四肢联动训练系统、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仪、经颅磁刺激治疗仪等很多进口医疗设备。该中心主任介绍,西安市第一医院投入320元万左右,对中心进行布局改造装修,增添医疗设备设施等,使其服务环境和功能极大改善。

  58岁的杨先生正在一台机子上训练。今年3月中旬他突发脑出血,差点就没命了,在西安市第一医院住院治疗21天后,来到这里做后续康复治疗。杨先生欣喜地说:“当初是坐着轮椅进来,现在我已经能自己下地走路了。”

  记者在这家卫生服务中心看到,像杨先生这样曾经被轮椅推来的患者很多,接受脑卒中康复治疗后,大多都能自己走路了,有些失语患者渐渐吐字清晰了。82岁的冯老先生家住龙首村,脑卒中偏瘫后家人慕名送他到这里住院,治疗两个月已经能下地走路了。

  强基层的另一重要举措是,组建全科医师团队和设立全科医学科,让医务人员在各级医疗机构中形成柔性流动。西电集团医院派到桃园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张卓红直言,这种流动对医生个人来说,也是一次业务交流与提升,大医院医生向基层全科医生学习看杂病;基层医生向大医院医生请教专业知识。

  截至6月底,西安市共下派专家399人,接诊患者4.78万人次,开展各类学术讲座、教学查房及病例讨论等千余次,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同时,西安对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患者实行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费、普通门诊诊查费、门诊肌肉注射费、住院诊查费和住院二级护理费的“五免”政策,从政策上引导群众首选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据统计,雁塔区、莲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门诊人次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2.59%和9.84%。

  而在西安远郊七个区县里,推行的是“县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我们看到,在规模很小的乡镇卫生院,现在也能通过医疗系统建立的远程诊疗网,实现疑难病症与大医院专家的会诊,特别是影像图片的确诊,仅需几分钟就能得到。目前,高陵、阎良、户县等县域内就诊率均达85%以上。

  西安市还综合运用医疗、医保、医药等手段,加强政策支持,完善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体系,着力构建“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格局,为全省下一步实施分级诊疗探索出有益经验。

编辑:贾艳菲

相关热词搜索: 患者 诊疗模式 联体 门诊 李龙飞

上一篇:寻找刘世嵻——隐遁的美丽传说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