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化疗药全国一支难求
国内唯一生产企业称最早9月复供
“放线菌素D”并非一夜之间断货。王志刚主任透露,近5年来,该药在临床上一直处于紧缺状态,时常出现断货。患者急需用药时,医生与武汉其他兄弟医院联系,但常遇到大范围缺货,“作为医生,也很无奈。我们只能建议患者改用价格略高一点的进口化疗药物”。
而在武汉市儿童医院,泌尿外科十多名患肿瘤的孩子正面临这个问题,因“放线菌素D”断货,只能更换化疗药物。该科主任李爽说,根据孩子肿瘤病情不同,会换上阿霉素等化疗药物。但令她担心的是,新上的进口药物副作用相对会大,患儿白细胞急剧下降、骨髓抑制,有的或对心肌造成损害,消化道出现不适等症状。“这样一来,对患儿打击更大,相应产生的费用就会更高。”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不仅是在武汉,全国多家医院都在面临同样的问题。上海市儿童医院半年多时间只用了300支,7月底全面断货,该院药学部主管药师李志玲一直在为一位西部地区的患儿四处寻找放线菌素D。万希润介绍,近一个月以来,全国各地先后有多家医院向北京协和医院求助,该院的放线菌素D也在8月初断货了。
武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说,不少患者四处奔波求药,甚至到香港购买高价进口“放线菌素D”。但据他所知,目前该药在香港也很难买到。
“放线菌素D”为何频频断货?万希润说,此次放线菌素D断货,是因生产厂家浙江海正药业有限公司“企业重组后生产线调整尚需工艺验证等”而暂停生产,致全国断货。
长江商报记者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上查询,目前生产放线菌素D及注射用放线菌素D的企业共3家,分别是浙江海正药业有限公司、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和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据相关媒体报道,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4年前已停止生产“放线菌素D”及相关产品,原因是“销量不好,且原料成本过高”。
8月21日,长江商报记者致电海正药业,相关工作人员告知,该药生产批文已转让给海正辉瑞,目前不再生产该药。随后,记者通过业内人士打探,海正辉瑞正搬迁“放线菌素D”生产线。根据国家规定,新生产线及新生产工艺必须通过首次验证才能供货。日前,海正辉瑞透露,目前正优先安排生产放线菌素D产品,力争9月下旬恢复市场供应。
目前,药价已经放开,为了应对生产成本高,厂家为什么不提价呢?其实,虽然药价放开,但政府仍通过医保支付机制和药品招标制度,对药价进行约束。一般来说,厂家为了扩大药品在医院的销售,都希望能进入医保,但进入医保的药品,就要受到医保支付标准的价格管控。目前,“放线菌素D”属于医保报销的药品,不能随意涨价。
“药品降价,使用量少,厂商没有利润,哪来的生产积极性;医院通常也不愿大量进货,以免用量太小造成过期失效。”王志刚说。
专家呼吁建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制度
“放线菌素D”断货,令不少肿瘤患者陷入困境。目前,断货的廉价药还不止放线菌素D。万希润在长微博中表示,博来霉素也一并断货。多名医生网友补充表示,氯胺酮、普罗帕酮(心律平)等低价好用的药皆已断货。
编辑:雷晓娟
相关热词搜索: 廉价抗癌药国内断供
上一篇:2015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发布 中石化连续11年问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