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史前最大城址石峁遗址又有惊喜发现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15-10-10 18:28:36 编辑:华商报供稿 作者:周艳涛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

  位于我省神木县高家堡镇洞川沟附近的石峁遗址,是距今约4000年的史前最大城址,近些年其考古发掘广受关注。10月10日,华商记者从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在今年的考古中,石峁遗址又有了惊喜和神秘的发现,发现有菱形眼纹、石雕人面,颇为惊奇。

  看 墙上还长“眼睛”

  据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该遗址考古负责人孙周勇介绍,今年他们在“皇城台”(石峁遗址高等级建筑的核心分布区)北侧墙体,意外发现了墙体表面的菱形眼纹装饰图案,共发现两组三只大眼睛,三只眼纹嵌入石墙,与石墙表面平齐,都是制作规整的横放菱形砂岩石块,眼眶凸出。其中第一组较大,分为东西两只,西只因所在石墙塌陷,位置稍下偏,原应与东只处在同一水平对称分布,两眼大小相当,宽约30厘米、高约18厘米,东西间距28厘米。第二组较小,仅存一只,位于第一组东眼斜上方约60厘米处,眼纹石块宽约33厘米、高约15厘米,该眼东部墙体保存完好,未见其他菱形石块,而西部与第一组眼纹交界处的墙体塌毁严重,考古专家推测此处应还有一菱形石块与第二组对称分布共同构成一双石眼。日本著名考古学家饭岛武次在参观后认为,菱形眼纹与三星堆眼纹有相似之处,值得进一步研究。

  神秘石雕人面栩栩如生

  在此次考古发掘中,考古专家还发现了一件保存完好的石雕人面,十分难得。

  据了解,在开展正式考古发掘前,石峁遗址有石雕人面像的现象已引起考古专家注意。近十年前,有学者就对石峁遗址展开考察,进而公布了一批特征明确、造型独特的石雕或石刻人像,数量20余件,均为砂岩质地,大部分是人面像,也有半身或全身的石像,其中不乏高鼻深目者。此次考古发掘能否再现石雕人面,颇受关注。

  幸运的是,近日,考古专家在对外城东门址一带马面进行调查时,竟发现了一件保存完好的石雕人面,人面大致呈长方体,后部有残损,长24、宽13、高20厘米,周身打琢痕迹明显,人面轮廓为竖向椭圆形,浅浮雕,内刻眼、鼻、嘴,特别是对于鼻子的雕刻尤为精细,将鼻翼两侧斜向下剪以凸出鼻梁。整个人面轮廓清晰、深目高鼻,表情沉静,面部轮廓成几乎标准的椭圆形,从底料中被清晰地勾勒出来,雕刻得栩栩如生。

  疑似发现4000年前“哨所”

  之前,考古专家曾在调查时发现,一处在自然土峁顶部垫土找平后再修构石砌建筑疑似当时的“祭坛”,然而今年通过考古发掘,发现“祭坛”有可能是当时的“哨所”,其功能如同长城的烽火台一样,跟高大的石峁城墙一起构成了人类史前强大的防御工事。

  据先秦文献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和军事,是古代社会政治中的头等大事,考古人员对史前祭祀遗迹的追寻更是关注。2013年在一次考古调查过程中意外在此发现一枚玉铲,结合以往同时期的祭坛性质,专家初步推断该处可能是跟石峁祭祀有关的“祭坛”遗迹。然而,经过考古发掘,发现这处石头砌筑的相对封闭的方形空间,一部分全部破坏了,现在还不了解全貌。其大概形制是长宽约14米,墙体1米多宽,其上半部分被损坏了,但可见5组相互对应的槽状石槽,明显和它的内立柱有关,进而以立柱支撑起上层建筑结构。

  专家介绍,除2013年调查采集的一件玉铲之外,在该处基本不见与“祭祀”相关的其他遗物或现象,根据方形石围内侧均匀分布的壁柱槽分析,祭坛所在山峁顶部或应为一座用柱子架撑的“哨所”,其功能或与登高望远、观敌瞭哨有关。从这处“哨所”的位置能看到石峁外城的一处南门,天气好的情况下跟外城东门的角台有很好的通视效果,它很可能能起到预警的作用。也就是说,有危险情况发生时,这个位置就相当于长城上的烽火台一样,它就能将这个情报很快的传递到石城的核心部位。是祭祀台还是哨所,目前还在进一步研究之中。

  华商记者 周艳涛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