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陕西县域经济发展类型的分布
1、陕西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型多于活跃型,既存在着过半经济规模小、发展水平低,增长较慢的滞后型县域,约占到陕西的62.7%,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陕西县域经济的发展。另外,也有一些经济规模大、发展快的县域,如神木、府谷、高陵、凤县、彬县等,约占到全部县域的15.7%,这些县域2014年GDP总和占据了陕西县域GDP总量的四成多,这就造成陕西县域经济发展两极化比较严重。
2、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或水平较高的县域(包括活跃型、潜力型、缓慢型县域)大多分布在北部资源禀赋好或中部铁路、公路沿线以及工商业发展基础好的区域,陕南地区也有少数自然资源丰富的县域发展速度较快,特别是陕北煤、气、油等能源富集地已成为陕西经济发达区域。但同时在陕北、关中、陕南内部也存在着为数不少的经济滞后型县域,这些县域大多能源匮乏,自然环境条件恶劣,或者是处于边远山区,交通不便之地。
图3 县域经济发展类型的分布及比例
3、各发展类型的县域在陕西三大区域的分布。如图(3)所示,经济活跃型县域全部分布在陕北和关中,陕北占61.5%,其余为关中。经济潜力型县域仅有3个,关中、陕南各1个,陕北2个。经济缓慢型县域主要分布在关中和陕南,关中12个,占缓慢型县域的85.7%,陕南只有2个。而份额较大的经济滞后型县域在三大区域皆有分布,陕南最多,有22个,占所有滞后型县域的42.3%,关中次之,17个,占32.7%,陕北有13个,占25%。
综合来看,各种发展类型的县域在三大区域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关中、陕北、陕南县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总体来说,经济发展陕北强于关中,陕南最弱,但内部情况又各不相同。从关中来看,活跃和潜力型县域占据关中的17.1%,缓慢型占34.3%,滞后型则占据近一半县域;陕北两极分化明显,北部和西部县域经济发展很有活力,但东南部13县经济发展很不乐观,约占陕北所有县域的56.5%,属于滞后型县域;陕南仅有柞水1县为潜力型县域,其余22个县发展滞后,占据陕南县域的近九成。然而,许多属于相同发展类型的县域,其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也并不相同,例如神木、府谷、靖边、麟游、彬县、韩城市等县域,主要是能源需求拉动了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产业的发展,继而推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同类型的高陵县则是依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近年来,各类能源、矿产资源产业形成陕西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陕西大多经济强县都依赖于此,只有关中和陕南的少部分县域依靠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等带动经济发展,县域经济亟需转型升级。
编辑:白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