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关注 > 正文

巴黎气候大会将召开 盘点历届大会中那些突破性成果

关注 中国日报网站 2015-11-29 21:04:52
[摘要]11月23日,在法国巴黎,一个名为“地球危机”的大圆球悬挂在埃菲尔铁塔上。2005—2012年,会议焦点:2012年《京都议定书》到期后,即在第二承诺期期间,各国将承担何种减排责任 

\

  飓风、洪涝、暴雪、干旱、冰川融化……当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给自身带来灾难,和我们一起生存在地球上的种种生灵也面临同样的危机。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已刻不容缓,为了“我们”,也为了“它们”。这是2006年拍摄的挪威北部斯瓦尔巴德群岛水域一块浮冰上的北极熊。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这里的积冰正在加速溶化。(新华社发)

  1995年之后,每年举行一次缔约方会议,但每个阶段与会方探讨的焦点并不相同。

  2005年前,会议焦点:《京都议定书》能否生效,缔约方能否履行第一承诺期减排责任

  1995年,第一次缔约方大会在德国柏林举行,之后缔约方每年都召开会议。今年,将在巴黎举行第21次缔约方大会,即COP21。当然,并不是每届会议都会取得丰硕成果,很多时候,缔约方由于立场不同、利益各异,很难达成一致,因此能够青史留名的也就那么几次会议。

  1997年,第三次缔约方会议,举办地日本东京。

  主要成果:通过《京都议定书》

  议定书包括很多内容,其中比较具体的规定有:从2008到2012年期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其中欧盟将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

  注意!《京都议定书》通过之后,还需要各国签署,只有在“不少于55个参与国签署该条约并且这些签约国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附件1中规定国家(即需减排的国家)在1990年总排放量的55%后的第90天”才能生效。条约最终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到2009年2月,一共有183个国家签署了该条约。

  2001年10月, 第七次缔约方会议,举办地摩洛哥马拉喀什。

  主要成果:《马拉喀什协定》

  2000年11月在海牙召开的第六次缔约方大会期间,美国坚持要大幅度减少它的减排指标,会议因此陷入僵局,大会主办者不得不宣布会议延期。2001年3月,美国政府正式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理由是议定书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第七次缔约方大会在摩洛哥召开了。《马拉喀什协定》通过了有关《京都议定书》履约问题的一揽子高级别政治决定,为《京都议定书》附件1所规定的缔约方批准《京都议定书》并使其生效铺平了道路。尽管该协定内容现在看来并无多大突破性,但在美国退出情况下坚持举行会议,稳定了国际社会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信心。

编辑:白玫

相关热词搜索: 京都议定书 缔约方 气候问题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公约

上一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中国在行动 下一篇:国际社会在巴黎大会前夕盛赞中国“榜样”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