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西安新闻 > 正文

一大串节日即将来临 “聚冷淡”该怎么办

西安新闻 华商网-华商报 2015-12-20 16:52:33
[摘要]圣诞、元旦、春节,一串节日摆在眼前,节日的氛围越来越浓,社交达人们张罗着吃饭,亲朋也开始预约日期、安排聚会。

\

  圣诞、元旦、春节,一串节日摆在眼前,节日的氛围越来越浓,社交达人们张罗着吃饭,亲朋也开始预约日期、安排聚会。可是,你表面应和,内心却巨排斥:真的不想聚。你甚至怀疑自己“聚冷淡”。没错,这就是一部分都市人的心理状态。

  微倾诉

  渴望受重视,要怎么改变?

  从我懂事开始,每次亲友聚会,我和其他人一起进门,所有人都热情地问候另一个人,而我只有默默找个角落。我觉得自己不受重视,这加重了我的不自信与内向,并且感情脆弱、敏感。所以每次聚会能不参加就不参加。我渴望被重视,但是这种感觉十多年根深蒂固,要怎么改变?

  不爱聚会,我是“聚冷淡”么?

  我不习惯主动联系别人,高中毕业之后懒得和之前的同学联系,即便之前关系不错,久而久之就没了交集,断了联系。最近同学聚会,因为感觉疏远了很多,就拒绝参加了。我是“聚冷淡”么?

  我喜欢安静,是不是不好?

  我喜欢在家看书,上网,看电影,或者研究菜谱,做好吃的东西。我看周围有的朋友一有空就去旅游,周末或晚上没事都去参加聚会,唱歌、KTV或者跳舞。我很羡慕这种人,他们交际圈广,见识也广,感觉人生比我要精彩。

  我这样是不是不太好呢?总宅在家里,什么也学不到。我是不是应该强迫自己更活跃一些?去认识更多的人,参与更多的活动。

  微调查

  华商报宝姐:你觉得自己“聚冷淡”吗?

  大树下微风吹:是,不知道该说什么,直到散场也热不起来。

  木槿昔年:我表面还是应付得过来,不过心里完全不热衷。

  止水:分情况,和闺蜜在一起特别放得开,一有陌生人就紧张,比较排斥有生人的聚会。

  路长路短:下岗失业了,最怕亲戚朋友叫吃饭,不是“聚冷淡”,是“聚害怕”。

  华商报宝姐:你认为自己“聚冷淡”的原因是什么?

  大树下微风吹:遗传吧,我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好静,爱独处,从小我就和小伙伴合而不群,长大也是这样。

  木槿昔年:不知道原因,可能就是觉得聚会表演成分多吧,也不喜欢应酬。每次聚会,范围一大,总能遇见讨厌而不自知的人,挺影响心情。

  止水:在生人面前放不开,警惕性也高,会表现为冷淡吧。

  路长路短:自卑吧,自己不如人,不爱聚。怕问、怕比。

  华商报宝姐:你认为有克服“聚冷淡”的必要吗

  大树下微风吹:完全没必要。很多不必要的烦恼,就来自过度的聚会。我先生之前热衷聚会,现在有儿子了,几乎就是小圈子偶尔聚聚,心都在工作和家庭上,充实、幸福。

  木槿昔年:顺其自然就好,不想聚或想早点开溜,编个理由就成,多说几句“得罪了”,别人也不会怪。

  止水:其实应该努力去克服的,主动站起来给人倒杯茶,多招呼人吃新上的菜,太拘谨毕竟不是成年人该有的状态。

  路长路短:坦然一点就好,争取努力做到吧。

  华商报宝姐:你的另一半怎么看你的“聚冷淡”?

  大树下微风吹:他认为我偏知性,不凑热闹他更喜欢。

  木槿昔年:我老公其实蛮反感我聚会的,尤其是跨圈子的。我们很少在聚会场合出现,除非是和家人。

  止水:单身,还没老公。男朋友刚分,但原因和这个没关系。

  路长路短:老婆爱凑热闹,总认为机会都在交际中,说我不会应酬。我不想多和她争论。

  宝姐观点

  不必强迫自己去艳丽绽放

  我认识的一位朋友,是一个隐藏短处,甚至是化短为长的高手。她就是典型的“聚冷淡”,三两闺蜜在一起时,她还自然,但看我们笑闹居多,一旦人多就不自然了,话也少,似乎也慌张。但她属于特别能认识自我的人,知道自己的短板,索性发扬光大,祭出了“袖手无言味最长”的姿态,淡淡的,冷冷的。反而总能赢来更多的探究之心。她结婚后,在爱好运动、旅游的老公带领下,大方了不少。不过,“聚冷淡”的状态依然未曾本质性改变,当然,那种冷淡被解读成孤傲高冷后,更是给她平添魅力。只有她和我们三两闺蜜知道,她是有交际应酬心理障碍的。

  所以,不必强迫自己或你的另一半,或是子女去成为交际场上落落大方的人,如果他有“聚冷淡”倾向的话。让他做自己,盛开出自己的颜色。不必非是最明艳的那几朵。

  主持人 华商报宝姐

  请把你生活中的疑问、情感上的困扰,通过以下方式告诉华商报宝姐吧!

  微信号搜索:18291970679hsb-baojie

  倾诉信箱:46876210@qq.com

  QQ群:212690390 147711932

编辑:秦一乔

相关热词搜索: 木槿 止水 闺蜜 微风 QQ群

上一篇:俄罗斯美女西安当模特 月薪过万称比在家乡挣得多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