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春节期间发生的哪一条新闻最受关注?当然非“科学家宣布发现引力波”莫属了。虽然这是一条科技新闻,但由于其重要性举世瞩目,无论专家还是一般公众都非常关心。引力波被发现,对于公众而言究竟有哪些意义?华商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广州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淼教授等专家。
可以把它比作声音,但它并不是声音
美国科学家11日宣布第一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
根据新华社的报道,引力波是一种时空涟漪,如同石头被丢进水里产生的波纹,黑洞、中子星等天体在碰撞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引力波。100年前,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广义相对论的其他预言如光线的弯曲、水星近日点进动以及引力红移效应都已获证实,唯有引力波一直徘徊在科学家的“视线”之外。
引力波到底是什么东西?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副教授左兆宇说,可以把它比作“声音”,但它并不是声音。它携带能量,能引起时空的局部变化,使时空网格产生波动,另外引力波在长途传播过程中衰减很小。据新华社报道,参与此次引力波研究的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的数据分析专家、加州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艾伦·魏因施泰说解释,声音以音速在空气中传播,而引力波则是以光速传播,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两者都是一种震动,但引力波是一种全新的震动方式。LIGO科学合作组织的研究成员、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陈雁北则指出,引力波也是一种机械振动,如同用非常大的能量,在宇宙中敲响了一面蒙皮紧绷的鼓。
最重要意义,是多了一种探测宇宙的手段
引力波被发现,究竟意味着什么?是否意味着以后能借助引力波实现星际航行、进行时空穿越或者星际通信呢?
据了解,中国本土重大引力波探测工程“天琴计划”已于2015年7月正式启动,部分关键技术研究已有具体进展,目前正在立项中。为此,广州中山大学此前已发布招聘启示,面向全球招募人才。该计划将以引力波研究为中心,开展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任务的预先研究,制定中国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的实施方案和路线图,并开展关键技术研究。2月13日,华商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广州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淼教授。
李淼说,引力波被发现最大的意义有以下三点;第一,验证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最后一条,说明爱因斯坦的万有引力理论是完美的;第二条意义更大,由于现在探测到了引力波,相当于增加了一种的手段,因为以前对宇宙的观测都是基于电磁波基础之上的,以后可利用引力波“窗口”,增加基于引力波基础之上的探测技术手段;第三,在建设和研究的过程中,可能发明新的技术,而这些技术可能会有一定的民用价值。
那么,引力波被发现会不会导致“时空穿越”真的成为可能?李淼教授表示,时空穿越和引力波被发现没有任何关系。它的最大意义还是在于为以后的宇宙探测增加了一扇窗口。据新华社的报道,陈雁北表示,由于引力波本身造成的时空弯曲是很小的,所以借助引力波“穿越时空、回到过往”并不现实。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魏因施泰也表示,引力波离应用阶段还很远,现在谈“借助引力波时空旅行”之类的科幻设想还为时太早,利用引力波的宇宙通信也只是一种微弱的可能。
华商记者 马虎振
编辑:华商报供稿
上一篇:凯悦华庭小区临街楼掉下花盆 幸无人受伤 下一篇:西安14日晨大幅降温 15日陕西天气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