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正文

传承 是一种责任

专题资料库 华商网 2016-04-29 12:33:05
[摘要]我相信:我为母亲所做的《口述家史·传世宝箱》将是母亲百年之后,我们缅怀她时,对我们最大的慰藉,也是她留给我们后世子孙最大的遗产,更是祖先们音容笑貌、精神与灵魂永远的家园。

  作者 雷锁甲

  母亲84岁了,一生生养了七个儿女,今年是她的本命年。

  我今年49岁,在兄弟姐妹里面排行老六,在兄弟三人里面排行老三。随着儿女们长大成人,各自成家立业。近十多年,母亲不用再为儿女过多操劳,算是过上了安逸的好日子。但是,近三年,我明显地感觉到母亲真的是老了,耳背,眼睛看不远,腿脚不利索,连吃饭也慢了许多。

  今年清明节,我回周至县老家给过世的父亲上坟、扫墓,母亲对我说:“妈今年感觉不好,你工作不忙的时候,把媳妇、娃多带回来,让妈看看,妈是看一次,就少一次了”。我突然心头一紧,眼泪已经在眼眶打转了。

  做事 重在担当

  晚上回到西安的家,往事一幕一幕,久久不能入眠。

  父亲是一九九四年去世的,至今已经二十二年了,当时,小妹还没有成家。我想父亲是带着遗憾走的,因为他没有看到小女儿出嫁。我的大女儿刚刚出生,还没有出满月,也没有来得及带回老家让父亲看上一眼,为此,我这个做小儿子的也是内疚了很久。那时,我参加工作后,创业不久,还没有回报父亲的养育之恩,也没能好好地孝敬他,让他享一享小儿子的福。

  说来惭愧,父亲的很多事情我也是一知半解,在以后的日子里,也是偶尔听母亲说道,才知道一些。

  我们雷姓在村里是个大家族,有三、四十户,一百多口人。在旧社会,家道殷实。由于爷爷过世早,家里全凭奶奶(“裹脚的老太太”)“掌家”。据母亲讲,奶奶很能干,人缘也好,不仅十里八乡的人都佩服、敬重奶奶,就连周边那些土匪和偷鸡摸狗的人也都是绕着走,未曾骚扰奶奶家。解放前夕,我们家被“抄家”,县里来的人拉了整整三天三夜,才拉空了我们家的东西。

  解放后,父亲赶上“家道破落”的时候,不得不挑起家里的重担,担起“族长”的角色,撑起了家族命运的重任,为养活一大家子人,他放弃自己上学的机会,没日没夜的劳作,既要供弟弟念书,还要管家族里侄儿、晚辈们盖房、娶媳妇成家的事。生产队的时候,吃饱肚子是头等大事,但我们一家十口,就靠父亲一个劳动力挣工分,所以年年倒欠生产队的钱,日子真的是非常艰难。

  改变 事必躬亲

  改革开放后,随着包产到户政策在陕西的实行,我们家的情况才开始有了转机。父亲想尽各种办法,开荒地,种粮食,成为我们村里第一个引种水稻,搞副业的人。承包集体土地种西瓜,利用冬闲时候自学木匠,打家具卖钱,把自留地盘活,种蔬菜,卖到镇上的学校、工厂和集市。他从来不让自己闲着,我大哥高中毕业就参军以后,父亲又带着我二哥学做粉条,不停地为家里人的生计想办法。

  晚上歇下脚步后,基本上又是家族里、村里的各家事务调解、评理、说事儿,父亲基本上是话落事定,大家各自回家,我趴在被窝里“偷听”,学了很多父亲的语气、语调、思维方式和处事方式。

  现在回想起来,我这个辞掉公职,下海搞经营、爱管事、操心多、闲不住、总折腾、想改变、护大家的习惯,可能就是受到父亲影响,耳濡目染的结果吧!

  父亲对我们这些儿女很严厉。几乎不怎么言语交流和说教,他总是在做事,这可能就是“身教”。再加上当时自己年龄小,所以,父亲的事情我知道的并不多。

  印象 耳濡目染

  母亲恰恰和父亲相反,在我的心目中,母亲是百分百的慈母。她勤快、心善、孝老、人好。我从来没有看见过母亲与他人生事、争吵红过脸。她人缘总是那么好,威望那么高。母亲在十里八乡都是大家传颂的“好媳妇、好母亲、好婆婆”,连年的“五好家庭、明白老人”荣誉。虽然不识字,但还是被推举为县上的“人大代表”等等,用我大哥的话说,他走南闯北见过那么多的人,但他觉得从没有见过像我母亲这样品质的人。

  记得母亲讲过,姥姥临终前患有哮喘病,不能躺下睡觉,白天、晚上都得坐着。母亲十五、六岁的小身板就这样背靠背的支撑着姥姥整整七七四十九天后,姥姥离开了人世。母亲不是姥姥亲生的,是两、三岁时过继给姥姥家的。所以,村里的人都说,母亲虽说不是姥姥亲生的,但是,比亲生的还孝顺。这件事情对我影响比较大,当我的岳父因食道癌在省肿瘤医院治疗时,是母亲这个榜样的影响,让我踏踏实实地伺候了岳父七七四十九天,每天往返于东门家里和省肿瘤医院。

  母亲从来不打骂我们,但是父亲严厉,有时拿起木棍就来教训我们。母亲并非一味的保护我们,而是一边阻拦父亲,一边让我们向父亲认错。她还趁机教我们:还不赶快跑,傻站着等挨打啊......

  习惯 潜移默化

  母亲待人热情,茶饭好。尽管家里穷,缺吃的,但她总是把家里仅有的白面馍,好饭菜留给家里来的客人吃,自家人反倒吃黑面馍。记得那些年村里来的教师以及公社下乡干部都是每家每户轮流派饭,结果那些人总是喜欢到我们家吃饭,最后,有些人干脆就固定在我们家吃。多年以后,他们中的一些人成了我们家的好朋友,有一个人还跟我们家走起了亲戚,后来他当了领导,给我们家帮了大忙。我姐姐的工作就是他安排的。我常用的一句话是“日子要过细,待客要大方”就是从母亲那里学来的。

  母亲把每一个人都看得很重。她本身就乐善好施,这点村里的人都知道,要是有讨饭的或者可怜人走到我们家门口,她都会好好招待。尤其是上门乞讨的,给的都是我们家好吃的,从不随便打发,而且还要求我们给人家搬把凳子,坐在我们家院子吃着热饭菜,喝着热茶水。这也是我在单位工作中,在生活中,与所有人能那么亲近,不分上下级别、岗位工种,都能像一家人一样亲和相处的原因。

  母亲一生信奉佛教与神明,老家周边的寺庙,每逢初一、十五总是有她的身影,寺庙里的主持、居士,都熟知“七婆”这个人(我父亲在他那一代堂兄弟排行老七,大家称呼我父亲为“七爷”,称呼我母亲为“七婆”)。现在母亲年纪大了,自己跑不动了,但她仍然保持着几十年如一日的习惯,每日早晚都会在家里供奉的神堂焚香、诵经。

  传承 是一种责任

  父母对我们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非常珍贵的。对我们做子女的言传身教更是无可替代的。

  现在我们七个子女的家庭,近亲关系成员已经发展到43人,是一个“大家庭”。兄弟和睦,姐妹情深,子贤孙孝,家庭兴旺,真的是很难得,我想这一切都源自于父母的功劳。

  如今,父亲过世了,我已经没有办法让他亲口留下教诲,但母亲健在。然而,母亲也注定要走完她的百年人生,无论我们有多么得不舍,但她总有离开我们的那一天。

  我想虽然他们无法“言传身教”和影响他们的三世孙、四世孙、五世孙、六世孙等等,但是父母的这些经历,包括他们知道而我们还不知道的爷爷奶奶等先辈们的经历是我们家族的宝贵财富。我希望父母这样的楷模能成为我们家族子孙万代学习修身、齐家、做事的榜样,成为我们家族的血脉基因、遗传DNA和精神风范。我想我有责任将这些“财富”传承给我们家族的子孙后代,也让子孙后代们知道自己曾经有过这样伟大的先人。同时,能够影响他们去工作和生活,让他们过的更好、更幸福。哪怕再过上百年、千年、万年,也能让无数的“他们”看到“活的”一代一代的“先人”亲自给他们“言传身教”。

  因此,我一直在寻找记录父母经历的方式。我翻拍过家里的老照片,写过父亲母亲年轻时的故事,近几年,又用DV录制了母亲生活中的一些片段。然而,尽管前期记录时自己很有想法,但结果却总是不能让我满意,因为后期整理时才发现:往往内容凌乱,不成体系,更不适于留存后代。

  如今,《口述家史·传世宝箱》完全做到了这点,解决了我的问题,让我没有了遗憾,因为《口述家史·传世宝箱》对于我们家族的绵延发展一定能发挥无法替代、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对于父母先辈,我们要为他们修史、立传、颂德,记录他们的历史,弘扬他们的作为,让他们永远活在一脉相传的子孙万代心中。

  对于我自己,我应该知恩图报、付孝于行,让父母、先辈真正能够“流芳百世”,这是我们对于父母先辈最大的孝行,也是历史赋予我的责任,其他人无法承接。

  对于子孙后世,我更不应该失职,这是“接力棒”,要为他们留下珍贵的家史资源和精神财富。

  我相信:我为母亲所做的《口述家史·传世宝箱》将是母亲百年之后,我们缅怀她时,对我们最大的慰藉,也是她留给我们后世子孙最大的遗产,更是祖先们音容笑貌、精神与灵魂永远的家园。

  2016年4月19日


编辑:任坤

相关热词搜索: 口述家史

上一篇:华商论坛网友体验城市管理:我当一天环卫工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