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关注 > 正文

传承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屈原故里宜昌端午文化现象透

关注 光明网-《光明日报》 2016-06-09 12:01:38
[摘要]龙舟飞渡,诗歌行吟,挂艾悬蒲……6月8日,由文化部和湖北省政府主办的2016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开幕。目前在宜昌,像三闾骚坛一样的民间诗社有39家,有诗歌研究和创作学术团体15个,有近2万群众一直坚持着诗歌创作。

  去年6月,秭归屈原故里文化园被批准为“全国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至此,全国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达到43家。

  记者了解到,1996年,湖北省举办了第一届“屈原文化论坛”。此后,湖北与台湾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海峡两岸屈原文化论坛”“屈原后裔寻访台湾行”“诗歌的太阳——两岸乡亲祭诗祖”等活动相继举办。台湾知名诗人郑愁予、余光中、隐地、萧萧、白灵等纷纷来秭归,与流沙河、李元洛、桑恒昌等知名诗人同台诵诗。

  “秭归秭归,魂兮来归。端阳佳节,雄黄满杯。历史的遗恨,用诗来补偿。烈士的劫火,用水来安慰……”著名诗人余光中曾在现场吟诵的《秭归祭屈原》,至今仍萦绕耳际。

  万里诗情,把海峡两岸中华儿女的心紧紧连在一起。端午文化,编织了一条连接海内外华夏儿女的精神纽带。

  龙舟竞渡 在山水间凝聚情怀

  赛龙舟,屈原故里端午节的重要元素,也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6月8日,在兴山朝天吼漂流景区开赛的国际龙舟漂流大赛,吸引了美国、英国等34个国家的龙舟队前来一决高下,开创了国际龙舟创意比赛新纪元。

  “中国龙舟名城”宜昌,龙舟赛有20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中国龙舟协会在宜昌秭归宣布成立,拉开了当代中国龙舟运动发展的序幕。1992年到2011年,宜昌创办并举行了6届“长江三峡国际龙舟拉力赛”,被国际龙舟联合会认定为固定赛事。

  “不要问高山和流水是否有情,相约在端午召唤共同的魂;不要问中国和世界是否约定,相约在端午寻找共同的根。”开幕式上,大合唱《高山流水赋》道出宜昌破云追日的文化气度。

  开幕式上,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王晨阳说,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端午节逐渐成为多个民族的共同节日,成为中华民族的文明记忆,希望通过文化节,让更多的民众参与进来,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编辑:白玫

相关热词搜索: 端午 屈原故里 屈原文化 桑恒昌 龙舟运动

上一篇:端午的忧伤与欢乐(观天下) 下一篇:青平:端午佳节,青年一代当铭记文化传承使命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