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军报记者微信推送了一篇文章《唐山大地震40年了,难忘子弟兵》,文章用照片记叙了唐山从震后的一片废墟到今天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80年前,于都河,600米宽的河面,8万6千人红军,分8路从这里出发,工兵分队接到命令要架5座浮桥,但桥板、绳索还缺很多,那时的于都周边无树可砍。
听说红军缺木料,当地一个姓赵的老俵就要拆瓜棚,红军战士说:“瓜还没熟,不能拆!”老俵二话不说把瓜藤扯断了,自己把木料抱到了河边。还有一次,时任工兵部队指挥的王耀南(开国少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的创始人之一)看到老俵和征集木料的战士在大吵,以为因为征集木料和群众发生口角,马上跑过去安慰大爷:“老大爷,板子我们可以不要你的。”
老俵一下急了,“红军战士前方打仗,连命都拿出来了,我献出几个棺材板算什么!”了解情况的王耀南赶忙拒绝老俵的好意,老大爷却说什么都不干,“别看我70多岁,身子骨还硬着呢,你们要不收这几块板子,就是说我不中用了!”王耀南没办法,只好答应下来。
老大爷献的是棺材板,更多于都百姓送的是自己的丈夫、儿子送战场。我们采访了于都的长征源合唱团,合唱团成员多是红三代,很多人的父母是当年红军的遗腹子,他们的爷爷、姥爷走的时候,孩子才几个月大,他们害怕离别时的伤感,不敢和亲人见面,就托人捎个口信,“我出发了!”有的姑娘新婚第二天就送新郎去当红军,这一走千山万水,多年等待,最终换来的可能就是一张烈士证明:北上无音讯!
编辑:王彬
相关热词搜索: 颜色革命 唐山大地震40年了 难忘子弟兵 于都河 知乎 微信 记叙 战场 初心 棺材板 推送
上一篇:孟建柱:扎实做好抗洪救灾工作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下一篇:中国与东盟国家外长发表联合声明强调《南海各方行为宣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