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关注 > 正文

西藏非遗传承与保护:打造高原特色“文化名片”

关注 中国西藏新闻网 作者:陈梦梦 2016-07-29 21:58:16
[摘要]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文化生态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西藏非遗的传承与保护不仅是对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问题的高度重视,更是成为打造高原特色“文化名片”的过程中四两拨千斤的行动力量。

  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文化生态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西藏非遗的传承与保护不仅是对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问题的高度重视,更是成为打造高原特色“文化名片”的过程中四两拨千斤的行动力量。

  西藏地域辽阔,地貌壮观、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西藏人民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唐卡、藏戏、藏香、藏药、格萨尔说唱… …这些丰富多样、具有浓郁高原色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越来越被人熟知;这些历史的沉淀、传统文化的基因,也让大众近距离感受到了西藏文化的迷人魅力,成功打造了带有高原特色的“文化名片”。

  这样的成功正是西藏在更大范围内、更深层次上展开的传承与保护工作的结果。自2005年非遗保护工程启动以来,西藏紧紧围绕加快建设“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的战略目标,通过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在非遗保护环境、保护基础、保护成果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制定完善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让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工作有法可依。2014年6月1日,对于西藏民间文化传承人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西藏首部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办法》正式颁布施行。至此,西藏成为了我国第14个出台非遗地方性法规的省(市、区)。回首西藏非遗传承与保护之路,自2005年以来,西藏在用规章制度为非遗事业保驾护航的道路上从未停歇。《关于加强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既是西藏非遗保护工作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也可以从字里行间中深刻感受到西藏非遗传承与保护实践的脉搏。

  注重“活态传承”,不断壮大传承人队伍。西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遍及文学、音乐、舞蹈、医药等各个领域,而每个领域的非遗都需要年轻的传承人传承保护。为了进一步壮大我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示范带动相关项目活态传承和有效保护,西藏先后命名了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这就不仅使传承人如雨后春笋般一批一批涌现,让西藏非遗的传承一片光明,更是让西藏的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有了支点,推动西藏非遗的传承与保护进入了历史的最好时期。

  不断创新与包装,让西藏非遗“走出去”。为进一步增强西藏非遗保护工作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西藏各地(市)充分挖掘民间歌舞艺术资源,利用现代舞台艺术手段不断发展和创新民间歌舞品种,大力推进文化品牌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日喀则市拉孜县的堆谐《飞弦踏春》在继承传统艺术形式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创新和包装,不仅从田间地头走上了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大舞台,而且还出访了澳大利亚等国家,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反响。

  保护非遗传习场所和基地,扶持各类传承活动的开展。西藏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在了解非遗资源分布和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因类制宜,分类统筹保护,先后命名了113处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场所、4个国家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2个自治区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与此同时,西藏还坚持扶持各类传承活动开展。目前,西藏已涌现出了拉萨娘热乡民族风情园、娘热乡民间艺术团、雪巴拉姆藏戏队、西藏唐卡画院等一批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出、展示为主的龙头文化企业,成功打造了具有浓郁高原色彩的“文化名片”。

  众所周知,唐卡、藏戏、格萨尔说唱等具有高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西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是西藏人民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更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因此,西藏非遗的传承和保护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更需要西藏人民共同行动,守护好这些宝贵财富,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西藏非遗”成为西藏高原特色的“文化名片”,并以焕发旺盛生命力“活”在更广阔的舞台之上!

编辑:刘超

相关热词搜索: 非物质文化遗产 遗传 高原特色 传承保护 西藏唐卡

上一篇:中央军委晋升上将军衔仪式在京举行 习近平颁发命令状并向晋衔的军官表示祝贺 下一篇:周群在雨中救援(左一为周群)(图片来源:邢台公安微信公众号)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