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避讳字,是指中国古代回避君主和尊长的名字而改写的字
还有,宋代时,一位文人读《后汉书》时,发现其中有一句“画龙不成反为狗者”,认为其中的“龙”字写错了,应为“虎”。事实上,《后汉书》的纪传部分由唐代章怀太子李贤作注解,而唐高祖李渊祖父名李虎,为避祖先名讳,就将“画虎不成反为狗者”改为“画龙不成反为狗者”。
再比如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几在世时,因为“几”与“基”读音相同,为避唐玄宗李隆基的“基”字,唐人作品中不称其名而称字,为“刘子玄”,到了清代,又要避康熙帝玄烨之讳,于是,刘知几在清人笔下又改称为“刘子元”,就这样改来改去,为人们阅读古书造成了不少障碍。
来源:三秦都市报
相关热词搜索:
避讳
杜甫七律
章怀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