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俗社》角逐文华大奖率先亮相
秦腔迷直呼太过瘾
10月13日、14日两晚,西安市易俗大剧院坐满了前来观看秦腔《易俗社》的戏迷、艺术评论家和文华大奖的评委。长达两个半小时的演出引得腔迷连呼过瘾。这也拉开了“文华大奖”评比的序幕。这部用“虚实结合”的叙事体手法创演的大戏,展现了世界三大古老剧社之一的西安易俗社的真实历史和走过的艰辛历程,体现其文化引领与时代担当的过程。演出以史诗般的纪实风格,将易俗社历史重现舞台,形象地用秦腔的戏曲形式,抒写了老一辈艺术家在中国近代风云变幻、国家民族风雨飘摇之际,坚守传承古老秦腔艺术的故事,并以秦腔实现高台教化、启迪民智、移风易俗的理想,生动鲜活地展现了易俗社文人与艺术家报效国家的赤子之心,让观者穿越历史得见百年剧社在中国近代史转折中的风云变幻。其中社长高玉轩的“勇于担当”、红生关震易的“断腿护社”片段,观众掌声久久不息。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雒社阳连着两天都观看了《易俗社》,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他对该剧评价颇高,“《易俗社》完成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个别与一般、间离与贯通的关系,通过一个小女子想进入易俗社的过程,烘托出整个易俗社的历史变迁。而剧中通过舞台屏幕的投影,展示了易俗社百年变迁的资料展示出来,等于将观众从剧情中抽出来,让观众有一个反思的过程,展示了历史的厚度和广度”。
而秦腔戏迷更是大呼过瘾,“这次艺术节剧目多,票价又便宜,真的是可以在家门口好好过过瘾了。”观众陈先生表示。
华商报记者罗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