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谈交钱:你不搭理我,我为什么要搭理你
上午10时左右,高三学生家长按照要求进入自己孩子所在班级的教室,20个班同时开起了家长会。很多班里都是先由班级家委会成员讲话,讲述孩子的学习过程以及老师的艰辛工作。随后,老师上台讲话。经过一系列动员,10时40分许,各班陆续开始收钱。记者看到,不一会,高三(3)班讲桌上就堆积了一叠百元大钞,家长交钱的登记表叫“高2017届3班家长助学助教捐助名单”,登记表显示,大多数家长都交了500元,有个别家长交了1000元,每位交钱的家长必须在表上学生名字后面写明交钱金额,并签字。
华商报记者观察发现,这样的收费行为在高三20个班级内无一例外地进行着。一位家长交钱后无奈地说:“说实话,我坐在教室里很纠结。班主任、老师都在场,不交的话,老师给娃穿小鞋怎么办?而且还要登记姓名、金额,谁交谁没交一目了然。交吧,真有点不太愿意,也没有收据。”
在高三(17)班,记者注意到有家长就对收这么多钱提出了质疑,该班一位代课老师现场对家长表示,学校补课都是为了让孩子考好,“现在不少孩子也在外面补课,费收得更高,家长应该庆幸能靠上绥德中学“这棵大树”,“如果你说不愿意(交钱),不愿意也行,那以后你们娃怎么样?你不搭理我,我为什么要搭理你,是不是这么个道理?”
在高三另一个班教室内,记者听到有家长质问负责收费的家委会成员:“这笔钱是给谁的?”收费人员称这笔钱最后直接给老师。“我们收完要交给年级部家委会,最后由年级部家委会将这笔钱发放给每一位老师。”该家委会人员解释称,学校老师辛苦了两年多,下限500元是按照老师增加的课时计算出来的,当然如果家长愿意多交也行,是自愿的。随后,有家长交了200元离开了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