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西安街头流浪者的冬天 喝点酒热乎热乎才能躺下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16-11-14 06:54:52 编辑:杨蓓蕾 作者:佘晖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1028671_副本.jpg

  18岁的寇松和16岁的小邱

  桥下太冷 准备在待拆迁房里过冬

  11月6日早7时40分,华商报记者在西安北二环与未央路立交下的转盘绿化带里,遇到了住在桥下、正数瓶子的寇松(化名),在他旁边,一个看上去十多岁的男孩正在蒙头大睡。寇松指着脚边的蛇皮袋说,白天捡瓶子的人太多,都捡不着啥了,白天睡觉,晚上去街上的垃圾箱捡,收获还不错。

  他说从钟楼一直走到这里,一晚上已经走了两个来回,“晚上有路灯,车来车往的,身上穿得暖和,也挺好的。”寇松是从甘肃彰县来西安的,刚刚18岁。这个黝黑瘦高的年轻人,笑起来很阳光,他说,他才来西安一个多月,所以得多捡些瓶子卖,“要不然都不好过冬。”

  寇松初中毕业,在家里待了两年,觉得没什么可干,就跟家人说要出来打工,可是到西安后,要找的老乡没找到,随身带的300多元又被偷了,好在身份证还没有丢。现在,他把身份证放在最里面的衬衣口袋里,每次卖矿泉水瓶挣的钱,也都塞在里面,“吃个凉皮、馒头啥的,大部分时候都饿不着。”他想先混混再说,等过年了再回家去。

  寇松说,开始,他没觉得夜晚睡觉是个问题,到立秋以后,才觉得得给自己找个暖和的铺盖。于是,他去劳保用品店不到30元买了最便宜的被褥,可睡了没几天,就感觉不行,随后他打听到康复路有布匹批发的,就去那里捡了很多碎布条充了进去,也就是在康复路那里,他认识了流浪男孩小邱,小邱是河南人,尽管比寇松小两岁,可比寇松出来的时间早了一年多。

  寇松扎好袋口后,把已经醒来的小邱叫了起来,小邱穿着一件黑色的羽绒服,脚上的鞋虽然底子被贴了黄色的胶皮,可鞋面上,还能看见人们熟悉的“对勾”标志——那是名牌。寇松告诉华商报记者,入冬了,看他俩在这里睡,有好心人就送了旧衣服和鞋来,“给我的一双鞋有点大了,我准备再冷些穿几双袜子的时候再穿它。”

  小邱哼着歌起来了,这个眼里充满血丝的少年,冲着记者笑了笑,拎起鼓鼓囊囊的袋子准备离开,这时已经躺下的寇松提醒他:“方新村北边有个废品站价钱好些……”

  寇松说,这里是个过风口,晚上睡不成了,他已经选好了一处待拆迁工地,估计冬天拆不完,准备很快就住过去。

  盲人和腿有残疾的流浪者

  不愿救助站送他们回家

  天冷了就离开西安

  11月10日晚7时20分,天已经黑了,在西北大学西门南侧的阴影里,传来阵阵由二胡伴奏的歌声。

  这是一位盲人和一位腿有残疾的流浪者给路人呈现的“演出”,在他们面前,放着一张红色“告示”,上面写着“残疾人求生 ……”而面前的搪瓷碗里,不断有过往学生往里扔钱,一个中学生一次就往碗里扔了100元。

  “谢谢、谢谢”,坐在地上、腿有残疾的中年男子张师傅不住地双手合十,向投钱的路人点头道谢。在他旁边,手里拿着二胡的盲人韩师傅也跟着点头示意。张师傅告诉华商报记者,自己在1979年干活时受伤,因为当时医疗条件不好,也没有及时医治,结果造成了腿部感染,后来就只能靠一条腿走路了。来西安后,前些年他又碰上了从山西夏县来的韩师傅,两人同病相怜,就走到了一起。

  韩师傅说,自己在童年时患了一种视网膜萎缩的病症,后来就彻底看不见了,遇到张师傅后,他们基本上就在一起流浪乞讨。问及眼下的住处,他们称住在纬二街,“等到再晚些,就坐公交回去。”

  究竟冬夜里他们将如何度过,两人没有说,可对记者表示可以联系救助站送他们回家,两人却都摆手拒绝,说过一阵子天冷了,就会离开西安。

相关热词搜索: 寇松 小邱 救助站 告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