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谢天谢地冷空气终于要来了 主体抵达西安雾霾渐消散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16-12-21 06:40:54 编辑:刘超 作者: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查资料画思维导图研究雾霾

  雾霾从哪里来?怎样可以减少雾霾?

  为了寻找答案,五年级的车忻彤花了两个小时查资料、查课外书。因为二年级学校就开设了《思维》课,她最后用思维导图画出了自己的研究过程。雾霾从哪里来,雾霾的危害,雾霾引起的疾病,如何防范雾霾。

  昨日,车忻彤告诉华商报记者,“一个人在家有点无聊,有点想同学和老师了。”四年级的杨雨霏则画了一幅人工降雨图,她说,“我看到雨雪天气时空气要好一点,所以想到人工降雨的方式可以驱赶雾霾。我有同学还生病咳嗽,我在网上查到中药方子,说茄子把煮几个小时能治咳嗽,用QQ发给她。有点想念学校,在家不能出去像是被关起来了。”

  同样是以雾霾为话题作画,四年级的王嘉璐画风完全不同。绿色的植物远远大于建筑物,植物之上是蓝天白云。妈妈史女士说,“我看到孩子画的画也觉得眼前一亮,反而没有大人的集体悲观,画了心中想念的蓝天白云绿色植物。” 华商报记者 雷婧

  昨日,华商报记者登上“陕西第一高楼”实测PM2.5数据——

  10层左右有一个峰值

  30层左右数值最小

  华商报讯(记者 张小刚)昨日,西安市继续执行重污染天气Ⅰ级应急响应,主城区内PM2.5的浓度多在400微克/立方米以上。

  高层上,污染是不是会小些,PM2.5浓度会低些?华商报记者登上曾有着“陕西第一高楼”之称的西安假日皇冠酒店,在不同楼层对室外PM2.5、PM10以及一些主要污染物的浓度进行了实测,数据显示,10层以下高度PM2.5浓度变化不大。

  登上“第一高”看体育场雾蒙蒙

  昨日中午,华商报记者携带测量仪器,在西安假日皇冠酒店工作人员的协助下,选取了高楼上14个不同高度点进行了测量。

  西安假日皇冠酒店位于南二环边上,总高度218米,曾有着“陕西第一高楼”之称。因为顶层正在施工,华商报记者只能上到次高的52层,从该层的露天平台上开始了此次测取数据。

  站在露天平台上四望,城市仿佛罩着一层扯不开的纱,楼房、街巷及穿梭其间的车辆、行人,都若隐若现,而酒店东侧紧邻的省体育场看过去也雾蒙蒙的,原本青绿色的草皮也有些灰白。

  酒店的工作人员介绍,此层的高度大约190米,目前仍是主城区最高的。

  华商报记者在该层测了两组数据,显示PM2.5浓度均超过了400微克/立方米。随后,记者按从高到低的顺序,又依次选取了48层、45层、40层、36层、33层、28层、24层、20层、17层、14层、8层、5层、1层等13个高度测量点进行了实测。

  14层以下PM2.5值相对较高

  华商报记者的检测从中午12时开始,检测时,仪器每1秒钟对空气进行取样,每组数据持续30秒,分别得出该楼层高度PM10和PM2.5浓度的平均值。加上上下楼时间,每组数据间隔时间为2分钟左右,全部15组数据检测完已经到了中午12时30分左右。

  其中,52层、17层、14层、8层、5层和1层,楼体外都有平台,检测都是在露天环境下进行的。其余各检测点,人都站在室内,打开窗户,将检测仪器举在手里伸出去检测。

  检测数据显示,14层,即50米高度以下,测得的PM2.5浓度差异不大,大概都在430微克/立方米左右。到52层,即190米左右高度,PM2.5实测浓度也超过了400微克/立方米,相对较高。

  专家:雾霾越厚其浓度越均匀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邓顺熙表示,“楼层高度与雾霾到底有没有关系,各种说法都有,用实验告诉读者真相,有一定的答疑解惑作用。”不过,邓教授也指出,试验选取的位置尽管有代表性,但检测数据少、受环境所限大,不能以此作为普遍规律性结论。他认为,一些数据是仪器伸出窗外检测,尽管数据显示较低,但因仪器距离室内距离近,实际的污染物浓度值可能要高于检测的数据,再加上检测点的方位、周围建筑的环境等不一,并不能说明楼层越高,PM2.5浓度越低。他认为,“此次雾霾持续时间长,厚度厚,在一定高度内浓度应该比较均匀。”从地上几米到几十米的近地面,随着空气流动,时间越长,颗粒物分布越均匀,因此PM2.5浓度因为高度差别并不大。

  环保部邀请专家解读京津冀重污染天气相关疑问

  为啥拿机动车开刀?真的是污染大户

  北方尤其是京津冀地区连日来雾霾笼罩,多地“爆表”,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网络上也有很多关于雾霾的分析和质疑。针对公众疑问误读,环境保护部20日邀请多位专家一一解读。

  误读一:京津冀的雾霾,主要是由内蒙古、陕西、山西这三个省区为主要污染源造成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柴发合研究员:大量的观测分析和模式研究都表明,京津冀大气重污染中,京津冀三地自身的排放量大是最主要的因素,对PM2.5污染的贡献约为70%左右。京津冀区域国土面积虽然只占全国的2%,但2014年常住人口占全国的8%,煤炭消费占全国的9.2%,单位面积二氧化硫、烟粉尘排放量分别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4倍和5倍。对京津冀PM2.5污染影响最大的是山东、河南两省。山西、内蒙古和陕西的排放并不是京津冀PM2.5污染的主要原因。

  误读二    :雾霾成因、组分,专家们说法不一。

  北京大学谢绍东教授:PM2.5来源非常复杂,可分为一次来源与二次来源。一次来源又可分为人为源与自然源。人为污染源是指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形成的污染源,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生活污染源;自然源包括火山爆发、森林火灾、土壤和岩石的风化等。二次源是指各污染源排出的气态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氨等,经过冷凝或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二次细颗粒物。各地来源解析结果表明,目前PM2.5的主要来源是燃煤、工业、机动车、扬尘和生物质燃烧等。各个城市和地区视产业结构各行业排放比例有所不同,例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因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和能源生产行业排放较少,机动车对PM2.5的贡献相对较大。

  误读三:抗霾主要靠风?

  清华大学王书肖教授:京津冀区域正处在工业化和后工业化过程叠加的时期,燃煤、工业、机动车和居民生活排放量都处于高位,大气污染防治任务还很艰巨。目前京津冀区域的污染治理处于第二阶段,即污染的发生发展受自然边界条件的影响显著,比如风速、湿度、边界层高度等这些气象条件的影响。特别是在冬季采暖期间污染物排放强度大的情况下,这个表现就更加突出,一旦气象条件不利,就可能形成重污染。但京津冀本地污染物排放强度大,还是重污染天气高发的根本原因。要彻底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必须坚持不懈地扎实推进污染物减排工作,天不帮忙的时候,人就要更加努力。

  误读四:治理空气污染为什么只拿机动车开刀?

  北京工业大学程水源教授:根据北京市大气PM2.5污染源解析结果,在PM2.5的本地污染源贡献中,机动车排放占比为31.1%,燃煤占22.4%,工业生产占18.1%,扬尘占14.3%。可以看到机动车排放的占比最高,因此北京市重点控制机动车污染是十分必要的。但控制机动车排放仅仅是治理空气污染的一个环节,北京市还实施了很多其它重要措施,包括大力压减燃煤、民用散煤清洁化、燃煤小锅炉和“散小乱污”企业的淘汰治理、建筑施工扬尘管控等。 据新华社

相关热词搜索: 雾霾 冷空气 消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