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开饭早孩子们先吃谁家的
二十多间低矮的房屋和几座搭建的窝棚,被外来的18户人家租住,他们有摆夜市的,蹬三轮车的,裱字画的,以及环卫工人和专门给孩子陪读的。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大杂院的18户租客住在一个院子有一种说不清的亲情。虽然居住条件差,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近,邻里很少红过脸,谁家有了大事小事都会挤上一屋子人,有喜悦一起分享,有困难七嘴八舌慰问关心,出谋划策,帮忙出力。
大杂院的生活忙忙碌碌,家家都差不多,天气晴好时,桐树下拉上绳子成了晾晒衣物的好地方,花花绿绿的,很是好看。如果绳子不够用了,桐树的树枝上也会被挂得满满的。
每一家都没有专门的厨房,一家做饭百家香。谁要是做了好吃的也会给大家端一碗尝尝,尤其是大家都聚集在院子的时候,你拿出新做的柿子饼,她拿出刚烙的煎饼,大家互相招呼相让,边吃边聊。
院子里公用的自来水和厕所是家家最“稀罕”的地方;排队接水,排队上厕所成为了大院的“文明”。和住在高楼大厦里的家庭相比,这里的烟火气息更浓,孩子们是吃百家饭长大的,谁家开饭早就先吃谁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