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1月与夫人麦秀琼结婚合影。
有人为他的遭遇鸣不平:“如果你不是1949年回国,而是1979年回国,或许就能躲过这些灾难和痛苦。”
“我当初就是要在新中国成立之际回家,建设百废待兴的祖国!我以自己是第一代航天人自豪,从来不后悔!对于如今还在海外留学的人,我想说:‘是好样的,就要学成回国。’”
“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
在梁思礼的回忆中,我国制造的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的成功被简单带过,“东风二号”的失败却历历在目。
1962年3月21日这天风特别大,9时5分,“东风二号”点火发射,起飞几秒钟后,“导弹像喝醉了酒似的摇摇晃晃,头部还冒白烟,最后落在了发射阵地前300米的地方。因为里面的推进剂装得满满的,导弹落地后炸起了一个蘑菇云,地面砸出了一个直径20多米的大坑。”望着深深的大坑,梁思礼心痛万分,几天吃不下饭。这一场景在他的演讲、报告中被重复了上百次,失败的记忆永远要比成功来得痛切。
盼望着这次试验能够凯旋,他曾与快分娩的妻子麦秀琼立下约定:“若生男取名‘梁凯’,若生女取名‘梁旋’。”试验虽然失败了,但他仍给女儿起名“梁旋”,且重新踏上研发征程。两年时间,设计了很多方案,做了无数试验。修改设计后的导弹“东风二号”,在1964年6月29日终于发射成功。
接下来,1967年,首批“东风二号”战斗弹抽检三发考核飞行试验,其中两发发射后连翻几个跟头落地;1974年,长征二号发射返回式卫星失败,原因是稳定系统的速率陀螺的输出电缆中断了一根导线……也正是这部“失败者之书”,成就了之后的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的一次又一次成功,更成就了梁思礼开创的“航天可靠性工程学”的问世。
在解决航天的可靠性问题上,梁思礼提出“十倍理论”,意思是在概念设计阶段,花一块钱能解决的问题;拖到方案设计阶段,就要花10元钱才能解决;到了出样阶段,要花100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