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老人孩子是消费主体 人物:70后陈珂 春节花费:2000元
对比起来,40岁的陈珂新年账单要单调许多,主要都是围绕家庭。
直到腊月二十九这一天,家住长安区的陈珂女士才感受到了春节真的临近了。即将过去的一年让她感觉整日都在忙碌:丈夫常年出差,家务事全部被她包揽,每天还要接送面临高考的大女儿上晚自习和补课班。
人到中年后,陈女士一天比一天感受到肩上的重担和责任。“公公在老家照顾患病的婆婆,以前办年货的责任全落在我们的身上。”陈女士说。
“过年主要是食材和衣服的采买。我和丈夫可以将就一下,但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却不能马虎。过节就是让他们高兴嘛。”陈女士扳着手指给记者算:腊月二十九这天,自己和丈夫一大早出门,在菜市场上将莲菜、木耳、调料、牛肉、水果和时令蔬菜等全部备齐。
下午,两人又在当地服装市场,给双方的母亲都购买了红棉衣。陈女士的公公在电话里叮嘱儿子儿媳,自己去年那身新衣服今年仍然可以穿着过一个年的,主要是给老伴和亲家母要准备新衣服,“两个人都有病,过年穿新衣服,旧貌换新颜,希望来年有个好兆头。”细心的丈夫还是决定把自己入冬前买的那件有些肥大的羽绒服送给父亲,“就说是儿媳妇买的。”备齐这些年货,一共花了2000元。
4 微信红包成春节开支重头戏 年三十,全国收发红包142亿个
而在今年春节,除了旅游、年货、送礼这些常规的开支以外,微信红包也占据了春节开支的一大部分。在微信2月2日发布的《2017微信春节数据报告》显示,除夕至初五,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到460亿个,同比去年增长43.3%;仅大年三十这一天,全国共收发微信红包142亿个,除夕零点微信红包发送达到峰值,每秒收发76万个。
尽管此前阿里和腾讯均表示将淡化今年春节期间的红包大战,但手机抢红包已经成为人们过年的“新年俗”,并且被广泛使用。
“我是做生意的,生意伙伴之间发红包既是联络感情,也表示祝福发财的心意。因为大家对这个都很讲究也很在乎,所以是必须要发的。”在西安做石材生意的李杰告诉记者,前两年大家都是相互发个6.66元、8.88元、9.99元意思到了就成,今年起步就是66.66元,最时尚的是199.99元。“我有近700个网友和客户。如果不是相互转发,这笔红包开销就是上万元。”
“春节前我们家族建了个亲情微信群,刚开始我感觉这个挺好的,既能抱团又能方便联系。群里孩子们最活跃,每晚嚷嚷着玩红包接龙,就是大人们发红包,10元6个包,谁抢的红包最大,谁就接龙给群里继续发红包。”宝鸡凤翔县的周健告诉记者:群里的亲友公认我生意做的大,应该是“土豪”,所以热场、暖场及休息时,自己都是当仁不让的替补。“我就只能发,也不好意思抢。春节把3000元都扔进去了。”
除了在亲友群里发红包之外,周健还主动被动地加入了许多群。“平时群里也会发个红包,大家抢的时候马上就有了话题。”在周健看来,他所在的群,在春节期间几乎全线飘红,每个群里都在开展抢红包活动。
“你不参与就显得不合群;抢了不发别人会对你有看法,你发的小了马上会招来一片嘘声。”春节结束后,周健盘点自己微信钱包,发现数目少了1000元。“原来发个一分钱的红包,最多被网友调侃为浪费流量,过年发5元钱的红包,人家抢了,马上送上一个白眼表情包。”
今年支付宝“集五福”年前火到除夕。截至大年三十晚上10点多,支付宝页面显示,最终有167966715人(约1.68亿)集齐五福。最终平分了2亿元现金。虽然最多拿到了666元,但绝大多数人领到的都是1元左右的红包。
从春节红包的年龄段流向来看,同龄人之间红包往来往往更活跃,80后、90后是红包发送的主力军。有趣的是,今年春节红包男性之间互发占比达到32.4%,而女性之间互发则为25.5%,男性发给女性的红包数量占比为24.6%,女性发给男性则为17.5%。
从记者的抽样调查情况分析,70、80年代的人群也比较传统,但春节消费却最高,以家庭为单位计算,平均春节消费在5000至10000不等,给双方老人和孩子们的红包成为该笔开支的重点,基本占到总支出的三分之一。紧随其后的是各种聚会、应酬的开支,占到了剩余部分的一半以上,除此之外才是年货的采购等日常零散开支。和70、80后不同,出生于90年代的人群消费观念表现的截然不同,大多会采取全家出游等方式度过春节假期。最大的开支基本是旅游费用和购物,国内一周游的基本费用人均在3000——5000元左右,以一个三口之家为例,总支出大约在9000到15000元之间,相对于选择和父母在一起过年的费用明显高出许多。记者通过QQ随机调查的结果显示,无论是选择出游还是居家过节,90后吐槽最多的是微信朋友圈红包的疯狂,有多位受访者坦言,节日期间微信红包接龙已经让其囊中羞涩,成了本年度最大的不可预测的开支。
编辑:曹静
上一篇:西安东三环清晨洒水致路面结冰 数辆车追尾等待救援 下一篇:又到节后求职季 2月份西安有21场大型招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