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国内 > 正文

杭州最美回迁房遭村民反对 要求建成欧式别墅

国内 中国搜索网 2017-03-28 08:51:29
[摘要]2017年2月初的一天,一组被称为“最美农村回迁房”的图片突然在微博上疯转:一排背靠青山,面朝田野,错落有致的三层小楼连绵成片。

东梓关在网上爆红后,不少设计师赞赏,认为这样的设计风格传承了中式建筑传统,保留原乡肌理的同时又有创新和突破,具有时代特征;但立刻也有设计师提出来,这些建筑似乎过于追求水墨画般的意境而显得不够接地气,而且在平均年降水量超过1200mm的江南,如此坡度和宽度的屋檐可能不利于排水,雨水时节有渗水发霉的风险。

北京绿十字生态文化传播中心创始人孙君认为:“建筑的第一要素是实用性,二是安全性,三是地域的文化传承。”这也是他一贯的理念。自1999年起,孙君前后设计并实施过20多个乡建项目,其中最有名的是河南信阳的郝堂村。2011年,郝堂村改造的第一间民居是他一笔一笔在纸上画出来的。

但在他看来,郝堂的建设从来不只是建房子,“所有建设都围绕农民的生活和生产”。那几年里,他们与“村两委”合作,在村里建资源分类中心,建郝堂小学;修复农业体系、改良土壤;三农问题专家李昌平则指导村民们成立了以“内置金融”为核心的“夕阳红养老资金互助社”……

2013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第一批的12个美丽宜居示范村,郝堂村位列其中。

“我们今天的乡村建设还处在一个特别初级的阶段。太多人都还只是在‘形’上下功夫。”孙君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眼下大多数乡建者对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不够了解,还是在按照城市的思路规划乡村,他认为这实际是对乡村的一种破坏。

孙君的主张是,“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所以在郝堂时,他们不拆房、不砍树,村庄原有的道路、农田、沟渠一律保持不变,包括民居在内,只在原基础上做修复式的改建。他反对一些政府官员一味“市场先行”的理念——他自己做项目时,一律不做招商引资,也不主动发展旅游,而是先着力激发乡村内部的活力,“要保证一个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以农民常规农业为产业和岗位的、一种符合农村发展常态下的模式。”

而在住建部传统村落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罗德胤看来,孙君试图在农村建立起一套农业生态系统的做法,确实在一些地方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大规模推广复制并不容易。他认为人们对于乡村的建设、古村落的保护,还是要遵循现代经济学的规律,而在社会现阶段,发展旅游业、商业可能是最快捷的出路。

罗德胤曾从事传统村落的理论研究多年,转入实践领域后他发现,在古村落保护的问题上,国家层面、精英阶层的意识与村民的观念之间存在很大的鸿沟。他觉得,一些精英去做乡村改造、去发展商业和旅游,未必能提出最好的方案,“但总比(文化遗产)被推倒没有了要强。与其没有了,还不如让他们改改,还能继续存在,这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罗德胤相信设计和创意会给乡村带来改变——经过建筑师的精心设计,一个好的建筑也会带给乡村更多的可能性。这也是他在河南信阳的西河村进行规划建设时的经验。在那里,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何崴将一个公共的粮仓改建成了一个粮油博物馆。因为独特的设计构思,这座博物馆屡获国内外的设计大奖,也成为了西河村的一大亮点。如今,每逢假期,来自周边几个城市的游客都会蜂拥而至。

“我们做旅游,经济作用是一方面,暂时有现金流缓冲一下,让这些老房子不至于马上‘推倒而后快’。但真正的目的还是教育,要让老百姓的意识慢慢转化到对遗产价值本身的认识上。”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一切刚刚开始

“现在也有另外一种声音,说你们这就是一个空壳,没有产业。但事实上,在现有体制下,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设计就能解决的问题。”在总设计师孟凡浩看来,未来,产业能否得到发展和引进,乡村能否真正实现传承与复兴,都将是需要各方一起努力的系统性工程。

但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并不特别突出的江南村落,东梓关正在品尝设计带来的甜头。村支书许时新多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发展乡村旅游是他们接下来的计划之一。

眼下,村里“新杭派民居”的二期工程也即将启动。除了对一期工程周边的房屋进行一定程度的立面整治,村里还将新建一个村民活动中心,并回迁一栋古民宅,改造作为乡村书院。

而政府也有了更大的计划。“我们要选出最一流的设计院,采取一个团队设计一座村庄的模式,相互pk,充分发挥各自的实力。”杭州市规划局富阳分局副局长盛国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下一步,将会有更多设计团队参与到富阳的乡村设计中来,进一步推动乡村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而东梓关也将成为这些设计人才的阵地。

早在去年,他们已经开始邀请包括gad在内多家国内知名的建筑设计院在东梓关开设工作室,希望能打造一个以“灵动富春江,创意东梓关”为特色的“设计小镇”。按照他们的规划,未来,这里将聚集来自各地的一流设计人才,他们进行作品展示,开展乡村设计实践活动,或是进行业务洽谈和学术交流。

2016年6月,首届东梓关论坛在郁达夫曾居住过的许家大院正式开幕,来自全国知名设计院和高校的50余位专家参加了这次题为“设计,让乡村更美好”的会议。

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样的设想似乎有些理想化了:即便各家设计院每年都来村里开会、采风,最多也只会在这里待上一两个月,剩下的时间里该怎么办呢?他们还需要为东梓关的未来寻找更多的可能性。

事实上,基础建筑完成后,一个村庄该怎样长久地、良性地运转、发展下去,这不只是东梓关,也是所有正在建设中的美丽乡村,需要面对的问题。

东梓关的村民们倒是都对此充满了信心。如今,村里已经开了3家餐馆。52岁的老板朱华儿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以前在上海的快递公司打工,因为看到了村里发展带来的商机,决定回村创业,他以每年2.5万元的价格租下了村口最显眼的铺面。“去年因为还没什么人来,生意不行,但最近越来越好了,这个月营业额就有3万元。”

住在61号院的方家是率先入住的两家之一,成了村里宣传的典型。为了和整体的建筑风格相匹配,他们请来专业的设计公司将室内装修成了传统的中式风格,又配上了全套红木家具,花了近80万元。春节前,方家在门口挂上了大红灯笼和彩旗,一家12口人从各地赶回来,欢喜地在新房过了年。  “现在来看,这个项目的意义早已不是这些房子好不好看了,而是因为有了它们,让这个村子一下在全国都红了,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让更多人愿意回来,让村子变得有活力了,有了更好的发展契机,这才是对村民们最大的意义。”孟凡浩说,前一段曾有人提出,村里应将这批回迁房统一回收改作民宿,但他坚决反对。这是为村民量身定做的自住房,也是东梓关之所以获得如此大关注的原因。

但无论怎样,对于真正生活在东梓关的人们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他们才是东梓关未来的主要演员。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编辑:凡闻

相关热词搜索: 杭州 回迁房 村民 别墅

上一篇:台军设想2025年台海大战 要用F16对抗大陆歼20 下一篇:合肥现24小时共享书店 押金99元每读完一本奖励1元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