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员杨瑾再登《百家讲坛》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背后的爱情故事
36年前,在陕西兴平市茂陵1号无名冢1号丛葬坑附近出土了一件西汉时期的熏炉,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是该馆的十八件国宝级文物之一,它就是鼎鼎大名的——鎏金银竹节铜熏炉。这件周身细长、亭亭玉立的器物,独自兀立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众多的馆藏文物中,吸引了观者的目光。它由仙山、翠竹、蟠龙组成,做工精细美观,像一座峰峦叠嶂的仙山,被一根细长的竹节托起,雍容大度,于安静中尽显高贵。虽历经历史沧桑,依然光彩照人、金光灿灿。那么,它是做什么用的?它的主人是谁呢?是谁发现了它?它的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6月12日,继去年走进央视《百家讲坛》演播大厅,讲述“镇馆之宝系列——章怀太子墓”之后,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员杨瑾再登《百家讲坛》,揭开了该馆的国宝级文物——鎏金银竹节铜熏炉的前世今生。
“这件熏炉底座如盘,器足饰透雕蟠龙,两条龙昂首张口咬住竹节形的柄。把柄拉扯成五节,节节正直、虚心,而节上横生的竹叶则片片清瘦如眉。长柄上端铸有龙,托起圆润饱满,呈半球形的腹体。腹体下部雕饰蟠龙纹,底色鎏银,龙身鎏金,炉体上部浮雕4条金龙,龙首回顾,龙身从波涛中腾出。上盖雕博山,为传说中的仙山之一。点燃腹内的香料,一阵阵醉人的清香就会从峰间缝隙中散发出来,袅袅漫漫,仙气飘飘。”杨瑾说,“鎏金银竹节铜熏炉”是我们今天的叫法。一般来说,青铜器的定名原则是首先要尊重自名,就是青铜器铭文中对这件器物的称谓。根据专家对熏炉自铭的解读,发现一行隐隐可见的文字,经过破译终于得知,上面的文字是“金黄涂竹节熏炉”。
铜熏炉以前是未央宫汉武帝的御用之物,后来归属为“阳信家”了。那么,阳信又是什么人呢?阳信其实是汉武帝刘彻的同胞姐姐阳信公主。她从小就对弟弟刘彻关怀备至,所以深得刘彻的敬爱。阳信公主嫁于平阳侯曹时,可惜曹时体弱多病,结婚后不久就去世了,年仅二十几岁的阳信公主成了寡妇。两年后,阳信公主改嫁汝阴侯夏侯颇。夏侯颇是开国功臣之后,然而婚后没多久,夏侯颇也死去了。两次悲剧的爱情并没有让阳信公主放弃对爱情的追求,终于她的第三次婚姻嫁给了“骠骑大将军”卫青,也终于找到了她的幸福。据说,汉武帝为了给姐姐道喜,就把鎏金银竹节铜熏炉当做礼物送给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