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西安男孩26年前遭遗弃被美国人收养 回陕寻亲结果遗憾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17-07-06 22:32:34 编辑:华商报供稿 作者:苗巧颖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赵以诺柯,名字很特别,生世同样如此。26年前刚出生不久就被遗弃在西安市儿童医院门口,后被美国人收养。26年里跟随母亲走四方,在艰难中成长。26年后的今天,小伙子精神抖擞的回国寻亲人,想告诉亲生父母:“我原谅你们了,我过得很好!”

关于身世:

“那是我从小听到大最动听的故事”

赵以诺柯的养父母总共收养了14个孩子,赵以诺柯排行老三, 他的残疾来自于嘴唇,是一名唇腭裂患儿。除他之外,其余的13个孩子也都身有不同残疾。这个无私的母亲是一个美国人,叫罗娜。 同样无私并一同收养更多孩子的男士名叫赵建安,是一名土生土长的西安人。“妈妈给我起名叫以诺,姓是跟随了爸爸。”赵以诺柯说,妈妈是爱尔兰人的后裔,所以姓柯,他的名字就是这样的结合体。

赵以诺柯说,妈妈在收养他时,还单身着,是西安交通大学的外教。事情还得从1991年说起。

那年的7月20日下午,罗娜抱着几个月大的女儿去西安儿童医院给她看病,却在医院门诊的门口看到了一个小男孩,全身裸着, 周围没有任何纸条衣物,“很明显,孩子上嘴唇的一个豁口说明了一切,”赵以诺柯说,后来妈妈给他看过小时候的照片,唇腭裂十分严重,这应该是亲生父母丢弃他的原因吧。

在赵以诺柯和她两个姐姐两岁的时候,妈妈罗娜结婚了,“据妈妈讲,我们是见证了她爱情的丰收,那个爸爸就是赵建安。”

关于自己的身世,赵以诺柯特别感激妈妈罗娜,“她没有任何隐瞒,并一直认为如果长大以后再告诉我们的身世、或是是我们长 大以后自己发现了自己的来历,或许不易接受,或许会更加痛苦。 妈妈从小就告诉了我们……”

赵以诺柯说,小时候经常听妈妈讲故事,讲的都是捡小孩的故 事,我们围坐在她身边,她就会说:“有一年的一天,一个阿姨去 医院办事情,发现有一个特别可爱的小宝贝在那里,冲我直笑,手 舞足蹈的,我好喜欢他,就把他抱回来了……我们每天都在一起, 这个阿姨有这个小宝贝的日夜陪伴,从此好幸福……”赵以诺柯说 ,“妈妈会经常在故事中更换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医院,给我们讲同 样的故事,每次讲完都会让我们猜,这个小宝贝是谁?我们都猜是 自己,妈妈就会好高兴、好开心,我们也会因为猜到故事里的小宝贝是自己而雀跃……”这样的故事,在赵以诺柯的 印象中,从4岁起就开始听了,他们所有的孩子就是以这样的方式 得知自己的身世的。“那是我从小到大、百听不厌,而且最美最动 听的故事了。”

关于成长:

“在各种欺负中学着适应和改变”

妈妈因为捡养了很多个小孩,后来外教的工作就不做了。“我 印象中,在我和两个姐姐两岁的时候,妈妈结婚了,和赵建安、土 生土长的西安人结了婚。”从此,不工作的妈妈后来住到爸爸的老 家渭南,“记得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带回很多个小孩,加上我们姐弟三个总共有14个孩子。”

因为孩子多了,一时没有经济来源,一家人的日子过得都很清 苦,小时候住过别人家的厨房,“你难以想象。”赵以诺柯说,妈 妈从小长大都很安逸,她的爸爸妈妈都是知识分子,“有一阵子, 一直是在美国的姥姥资助妈妈来养活我们。”

日子清苦不算什么,对赵以诺柯以及他的兄弟姐妹最伤害的是 自尊的伤害。印象最深的是,“妈妈带我们去菜市场买菜,对方就 会问我们那是你什么人?我们说是妈妈,对方就会嘲笑,人家金发 碧眼的,咋会是你妈呢?你妈是不是不要你了,人家收养你的…… ”赵以诺柯给华商报记者出示了小时候的照片,“你看,我小时候 从外观上就看得很明显,是有残疾的小孩。所以,走到哪里,我叫 罗娜妈妈,人家都知道我们是被收养的残疾孩子。”

因为爸爸妈妈的原因,赵以诺柯小从就跟随养父母游走四方, “小时候在成都住过、广州住过,新加坡、马来西亚都住过,直到 上大学前,高中是在广州上完的,然后去了美国芝加哥上完大学。 ”

“以前在广州上学时,被同学嘲笑是收养的,在新加坡时因为 嘴上的残疾,被小朋友扒光衣服往垃圾筒里塞,当然,去美国也受 过辱骂,虽然这些都是极少数的,可对我来讲,伤害到每年都有自 杀的念头……”赵以诺柯说,他小时候常常问妈妈:“为什么别人 对她都可好,对我们就不一样。妈妈总是说没有啊,都是一样的啊 ……”在妈妈的开导下,赵以诺柯没有放弃自己,他说,因为每年 都可能会去不同的国家,让他学会如何更快的去适应当地,那就从 说话开始,也正因此,赵以诺柯会说普通话、粤语、英语、俄语、 菲律宾语……“我现在说的英语基本没口音,反倒是我妈妈,离开 家乡久了,说的话不怎么正宗了。”因为学着更快的适应,才能融 入不同地区的生活,赵以诺柯做到了,只为不再被人欺负。

相关热词搜索: 美国 陕西 遗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