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老人们的微信朋友圈 面对虚假信息应提高警惕

来源:三秦都市报 时间:2017-07-09 07:58:30 编辑:王玮玮 作者: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

   “钓鱼红包”是最常见的微信诈骗手段

  过分沉溺微信造成不良后果

  从微信交友到微信购物,从微信转账到微信支付,从小范围的联络到群发群聊,微信的简捷方便,逐渐被老年人所接受,但任何事情都要把握一个度,否则,适得其反。

  今年57岁的杨师傅,不抽烟不玩牌不打麻将,就喜欢到湖边、河边钓鱼。退休后,他学会了玩微信,到了痴迷的程度,自己创建了一个“钓鱼宝宝”群,并自封群主,每天和钓友探讨鱼饵的制作,钓鱼的心态,钓鱼的经验,钓鱼场地的选择等等。

  今年端午节过后,杨师傅给妻子放假一周,自己担负起接送5岁的孙子小强上幼儿园的任务。不料,那天在接孙子回家的路上,他突然接到一位老钓友的微信,邀请他去西安南郊一个人工湖参加钓鱼邀请赛,并告诉他参赛的具体时间、食宿安排、参加人员、注意事项等等。杨师傅手里牵着孙子小强,急着回家,本想几句话就讲完了,可这位老兄婆婆妈妈的讲个没完,等他结束聊天,回头找孩子时,却不见了孙子的踪影。当时正是下班时间,车流滚滚,人潮涌动。他怕出意外,赶紧通知妻子、儿子儿媳、女儿女婿、街坊邻居四处寻找,整整找了一个半小时,都不见孩子的身影。

  孩子搞丢了,杨师傅的妻子吓得瘫坐在地上,一家人急得团团转,正准备到派出所去报案呢,他儿媳的闺蜜小娟打来了电话,说孩子找到了。原来,小娟下班时,骑自行车经过距孩子丢失地5公里远的一家超市,在超市门前的广场看见小强一个人在玩耍,上去一问,小强说看爷爷玩微信顾不上管他,就一个人跑到这玩,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小娟怕孩子出意外,就把娃接到自己家,然后给他们打了一个电话,一家人悬着的心才落了地。

  记者采访获悉,在老年微友中,有人因过度沉溺微信中顾不上接孩子、做家务,产生家庭矛盾;有人因玩微信赌博,损失惨重;有人在微信平台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以上种种事例,成了老年人玩微信的“负面效应”,当引以为戒。

  老人玩微信的优势和弊端

  近日,有热心网友总结出老年人玩微信的八大好处:一、老年人精神生活相对单调,渴望了解外部世界和与人沟通,而微信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二、通过微信,老年人不但联系到多年不见的同学、战友、同事,而且还结识了许多新朋友。三、老年人通过微信,学到了各种知识,老有所为。四、微信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更加亲密了,以前一年都难得打上一个电话的老朋友,现在每天都要聊上几句;以前一年聚一次会的老同学,现在大家在群里每天都聊得不亦乐乎。五、增添了生活乐趣。六、促进了思维,减缓了大脑的退化过程。七、通过和群友们进行思想道德、专业技术、生活常识、社会伦理等各方面的交流,对调整自己的心态大有好处。八、老年微友通过写人、写事、写现在、写过去、写对人生的感悟,不仅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还能给自己的人生留下美好的回忆。

  不过也有人认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老年人玩微信成为日常生活一大乐事。但在转发信息、晒朋友圈过程中,有些老年人对微信里的谣言、骗局识别能力较低,容易间接成为谣言的“传声筒”,或上当受骗蒙受经济损失。老年人因为怕孤独、寂寞和节省、爱贪小便宜的心理,成为骗子行骗的对象。遇到微信里的一些“红包”“促销”“免费领取”信息,很容易被吸引,并积极参与或大量转发,这些不良消息很多是为了套取当事人个人信息,有的纯粹为了营销而虚构促销信息免费打广告。另外,面对群里的大量垃圾信息,不少老年人感到不堪其扰,有的索性退群,有的碍于群主或微友的面子,选择了“免打扰”功能。

  面对虚假信息老年人应提高警惕

  微信常见的“红包钓鱼”,低投资高回报的非法集资以及推销保健品是最引人瞩目的。但令人遗憾的是,受骗后仍有部分群众相信这个骗局的存在,许多子女用尽各种办法规劝上当的老人,但效果都不理想。

  据了解,由于缺乏严格的入口把关与监管,微信所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所以业内人士提醒老年人要注意加强自我约束,提高对各类信息的鉴别能力,做到不轻信、不盲从。同时,要学会保护个人隐私。不要在微信圈里晒家人,比如儿子在哪上班、家在哪里住,比如孙辈的相貌、幼儿园的地点等个人信息,这样做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不法分子通过引诱群众点击信息中的链接,利用其中的木马程序或钓鱼网站获取受害人手机中的通讯录、短信、银行卡、支付宝信息等实施诈骗。近日,西安警方提醒:希望年轻人多关心关注中老年人,特别是独居的父母,多花点时间精力教会他们使用智能手机。在加强联系的同时,也要提醒他们提高戒备,不要点击来历不明的网站链接。文/图本报记者杨立

相关热词搜索: 微信 朋友圈 虚假 老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