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关注 > 正文

【纪念“三个90周年”】江西铜鼓:红色革命老区走出绿色经济发展之路

关注 中国青年网 2017-08-01 19:23:10
[摘要]  中国青年网宜春8月1日电(熊赳赳)7月31日,“纪念三个90周年”网络媒体大型主题宣传活动来到了江西省铜鼓县。30多家网媒记者前往毛泽东化...

  中国青年网宜春81日电(熊赳赳)731日,纪念三个90周年网络媒体大型主题宣传活动来到了江西省铜鼓县。30多家网媒记者前往毛泽东化险福地、秋收起义前敌指挥部旧址萧家祠参观,考察了排埠镇永丰村精准脱贫、大塅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并参观了汤里森林旅游度假区。网媒记者们感受到这片红土地根深蒂固的红色文化的同时,了解到铜鼓县依托资源优势,走出一条绿色脱贫致富之路。 

  

 

  毛泽东化险福地。中国青年网 熊赳赳 摄 

   扬红色革命精神 讲革命故事 

  铜鼓地处吴头楚尾咽喉要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李大銮、杨青山等英雄豪杰先后在这块土地上演绎了兴衰成败、惊天动地的历史。特别是近现代,自五四运动爆发后,敢为人先的铜鼓人民开始觉醒,并迅速投入到革命的浪潮中。从宜春境内的第一个中共支部的诞生,到毛泽东亲临铜鼓领导发动闻名中外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再到彭德怀、腾代远等老一辈革命家以铜鼓为中心创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铜鼓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全县被杀害的革命群众有七八万人之多(战铜鼓当时人口的三分之一强),牺牲的在册革命烈士就有1.8万余人,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19279月,当年34岁的毛泽东同志亲临铜鼓领导和发动了震惊全国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历史的际遇把铜鼓推到革命风暴的中心,使铜鼓与毛泽东联系在一起,并见证了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的伟大实践过程。 

  铜鼓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过去、忘记历史,忘记伟大领袖毛主席与秋收起义,还有我们的党和人民。回望过去,他们激情满怀、无比自豪、信心百倍;展望未来,他们接续奋斗、戮力前行、一路凯歌。 

  悠悠岁月如此多情,巍巍沩山可以作证,今天的铜鼓,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对得住人民和先辈的业绩。如今,在这片洒满烈士鲜血的红土地上,铜鼓人民正传承红色基因,一路走来,一路凯歌,奔向小康。 

  

 

  铜鼓县的绿水青山。中国青年网 熊赳赳 摄 

  依托资源优势 走出一条脱贫致富路 

  铜鼓县排埠镇永丰村是省级贫困村,距离县城14公里,全村总面积16.44平方公里,其中山林1.37188万亩,水田654亩;下辖8个村民小组,村民168户共617人。多年来,该村山多地少、村民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主要以林木销售收入为经济来源,产业结构单一。 

  近年来,永丰村将兴村富民作为头等大事,依托资源优势,成立永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建设水电站、罐头食品厂、雷竹基地等经济实体,大力发展休闲旅游、电商、光伏等产业项目,并巧设户头股、社会股、集体股、道德股以及长寿股等五股,让村集体和村民都成为股东,最终使村集体脱了贫,村民致了富。 

  据统计,永丰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设立五股以来,仅本村3个经济实体每年支付给当地村民的劳务工资就达200多万元,村民来自水电站、罐头厂、雷竹基地以及漂流、滑雪场等项目的分红每年达60多万元;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4800元,增长到20169700元;村集体资产从原来的不到10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1000余万元;村集体收入从5年前的每年5000元不到,增长到现在的每年30余万元。 

  

 

  网媒记者在铜鼓县合影。宜春市委宣传部供图 

  绿色乡村不仅有颜值 更有内涵 

  盛夏时节,网媒记者走进获得全省百个最具乡愁村庄的铜鼓县温泉镇凤山村,绿树掩映,房舍整齐、田园葱郁,家家户户门前镌刻的石楹联,仿佛让人置身于一幅淡雅的山水画中,闻到了书香,记住了乡愁。 

  按照旧村改造、保护生态、建设新村的理念,铜鼓县以规划为先导,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发展升级,几年来累计投入资金约1.5亿元。通过实施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房屋亮化和改水、改厕、改房、改栏、改塘、改路、改环境四化七改工程,让不少乡村的面貌焕然一新。一些村民表示,现在在村里面住比城里还舒服。 

  美丽乡村要的不仅是颜值,更要有内涵。铜鼓县坚持文化引领,群众文化遍地开花,民俗文化风生水起,文化+旅游有声有色,全县各村镇农家书屋、村镇文化站、乡村舞台、健身广场实现全覆盖;现在,读书看报、写字绘画、吹啦弹唱、体育健身等健康向上的休闲娱乐活动在当地农村蔚然成风。 

  在开发利用农村旅游资源上,该县加强对生态环境、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的保护,通过结合红色文化、客家文化、长寿文化等主题,努力打造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艺乡村旅游文化品牌,实现村村有亮点,家家有特色,游客留得住,百姓能致富。今年16月,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3.6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收入2.85亿元。 

编辑:王玮玮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张胜磊:90年壮丽征程,让强军梦托起强国梦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