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西安新闻 > 正文

西商情怀|新西安 新经济 新活力

西安新闻 西安晚报 2017-08-19 09:08:43
[摘要]“西商”就是西安的商人,包括众多当代西安籍的海内外企业家,及在西安工作学习、创业发展的非西安籍企业家。

当前,西安正处在“一带一路”战略、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和“大西安”建设等黄金机遇叠加期,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发达便利,发展领域广、空间大、商机多。

城市发展离不开企业家群体。“西商”就是西安的商人,包括众多当代西安籍的海内外企业家,及在西安工作学习、创业发展的非西安籍企业家。简单说,那些生在西安、长在西安、学在西安、创业在西安、结缘在西安的企业家都是“西商”。

我们要厘清“西商”概念,弘扬“西商”精神,办好“西商大会”,让西安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新西安、新经济、新活力”美好愿景早日成为现实。

情怀“家国一体” 性格“质直不欺”

——访西北大学陕商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刚

11.png

李刚

对“西商”文化有着30多年研究、西北大学陕商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刚认为,自明清以来五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西商”逐渐形成了以“厚重质直、忠义仁勇”为核心的“西商精神”。“西商精神”则包括家国一体的忠义精神;不畏艰险的开拓精神;诚信为本的忠信精神;生活简约的厚重精神。

“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十三朝的古都,这种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西商形成了浓厚的‘家国一体’情怀,自觉地将个人商业经营与民族、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形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李刚表示,在商业经营活动中,“西商”能够把实现民族兴旺和富国强兵作为经营的出发点与归宿,使“以商事国、以商护国、以商富国”成为西商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

在历史的长河中,当国家、民族出现危难的时候,“西商”常常能够挺身而出,捐钱捐物、毁家纾难,致身报国,表现了很高的“国都商人”的职业自觉和陕西人作为华夏优秀文化守护者的文化自信。

李刚介绍,明清之际“西商”主要是在祖国西部从事商贸活动。这里天苍野茫、土厚风刚的自然条件和土匪漫道、治安不靖的社会环境要求商人必须具有不畏艰难、万里投荒的尚武开拓精神,才能够在险恶的经营环境中取得成功。

陕西苍山耸立、地僻泉庞的生态条件和水深土厚、求生也艰的生存环境抚育了秦人厚重质朴、刚毅果敢的性格和轻生重死、亡命天涯的行为特色。使“西商”在西部艰苦的环境下,勇于开拓、不辞艰险,创造了垄断中西部贸易联系达五百年之久的辉煌业绩。

作为中国农耕经济的发祥地,传统农业生产的人地能量转换规律和恪守农时的产业特点,形成了陕西人诚实守信的自然禀赋。陕西山高泉庞、雄关峙立的人文环境,又形成秦人质直不欺的性格特点,使“西商”在经营中至诚至信、忠信为本,言不二价、轻利重义,以人硬、货硬、话硬的“三硬商人”形象而著称中国商界。

“陕西以农为主的产业结构和人多地少的历史环境,形成了陕西人淳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受雍、周文化的长期陶冶,陕西人又形成崇尚自然、不事奢华的朴素民风。”李刚告诉记者,在秦俗中成长起来的“西商”,秉承了生活简约的优良传统,坚守质朴为尚、节俭为荣的生活理念,在明清商业史上创造了“勤劳致富、节俭发家”的财富神话。这些“西商精神”,是明清时期“西商”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也是“西商”留给后人的历史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谈起“西商精神”对当下西安发展的作用,李刚说,西安发展正面临大好机遇,“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为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和新丝路建设“新起点”以及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的西安,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发展机遇。

陕西自贸区在西安正式挂牌,为西安的对外开放提供了实质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西安“西部临空经济示范区”“军地融合示范区”的改革创新措施,为西安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大的发展空间。

“今天的西安不缺乏发展的机遇和条件,西安缺乏的是改革开放的企业家精神和埋头苦干的专注发展能力。”李刚认为,新时期的企业家精神,是对历史上“西商精神”的继承与发展,是对历史上纵横西部五百余年西商的“不忘初心”和“继承发展”。面对当前机遇与挑战同在的历史环境,陕西人务必要振奋精神、奋发图强,不要错过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西商大会提供了一个平台,可以为‘西商’起到三方面的凝聚力,一是产业集群,二是生活集群,三是科技集群。三大集群合力,共同推进‘大西安’发展。”李刚如是说。

诚·和·智·利·道

——访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

22.png

肖云儒

陕西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发祥之地,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包括优秀商业文化)的历史发祥之地。秦汉以来产生的秦商,就长期以长安为中心发展他们的商贸事业,数千年商脉不绝。到明清时期,更是利用明政府的“食盐开中”“茶马交易”的政策机遇,迅速崛起,成为中国历史上产生最早的“天下第一商帮”,并与山西商人一起被称为“西商”,成为立足祖国西部从事商贸活动的商人集团的主体。

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老师把“西商精神”概括为:诚、和、智、利、道五位一体。

诚是“西商精神”的“动机论”,指大诚、至诚。这里的诚不仅是指西商个人的品德,还指整个行业的诚信风气,同时也应包括顾客的诚信,买卖双方以诚出发,共同营造以诚信为基准的公共道德环境。

和是“西商精神”的“目的论”,指大和、心和。通过商品交易、调剂,达到人心和宁、民生和惠、社会和谐的效果。

智是“西商精神”的“方法论”,指大智、新智。在肖云儒看来,“西商”性格大多耿直,不耍花样,不玩心计,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被赋予全新的智慧。在国际市场、区域市场的综合判断下,进行商品交易。在强调大智的同时,更要突出新智,才能出奇制胜。

利是“西商精神”的“功效论”,指大利、长效。“商业讲究利润,但同时应当做到‘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在这样的形势下,整个社会由于商业发展,商贸环境更加健全了,个人的小利也就达成了。”肖云儒说,文化产品就好比是一款增值产品,教孩子一个道德品质,可以传好几代人,建议西安投资文化教育,虽然短期盈利不如商业,但时间越久,越增值,在追求大利的同时,也要追求长效机制。

道是“西商精神”的“规律论”,指大道、厚道。大道指的是广度,厚道指的则是深度。“西商”应当追求道,遵循市场经济、顾客心理和消费趋势,以商贸促进市场,促进社会的改善,在政治发展中,为商业定位。

“在‘西商精神’中,最重要的是传播。‘西商精神’的挖掘培育,是为了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发展,而丝路是发展的重要渠道之一。‘西商’是最早从丝路发育壮大的群体,西商从丝路起步,与丝路结缘,如今,也需要借助‘一带一路’发展壮大。”谈及“西商精神”的传播,肖云儒说,古丝路的开通除了文化方面的交流需求,也存在经济、商贸交流的内在需求。

肖云儒介绍,古丝路上,早在张骞之前好几百年的先秦甚至商代就有民间商贸活动。秦国有个富商乌氏倮,在西部养马,到西域卖马,做马匹、皮毛生意,成为显赫一时的富商,受到秦王的接见。张骞之前,西域已经有了四川邛竹的“蜀布”。“西商”不仅可以通过丝路走出去,还要内外联动谋发展。“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要谐和不要零和,要结伴不要结盟。”肖云儒说。

谈及丝路,肖云儒表示,陆上丝路使“西商”得到五大提升转化,即: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提升;从内向商贸向外向商贸转换;从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转换;从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经济向智能金融为主的资本经济转换;从抓商贸向以商促文、文商并进的深度投资转化。

历史上的“西商”在丝路上实现了五个转化提升,形成了博广瞻望的大胸襟,陆海合抱,形成太极图式的“西商网”。肖云儒说,“西商”从黄土地上走出来,带着这块土地上老陕厚重的道德传统,为“西商”在现实经济中的诚信、责任奠定了基础。“西商”从历史深处走出来,带着民族历史中的商贸实践,这是优势,要发扬。但同时也要防止历史经验“超载”带来的沉重感,要勇于接受新事物,轻装上阵。

西商精神的培育和塑造应该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从理念探讨到构建方案,再到商业价值观营建等方面不断完善。同时还要厘清几组关系:即历史性的继承发扬与时代性的借鉴吸纳的关系;西商精神所体现的地方个性特点与时代共性要求的关系;西商精神的艺术化表达口号与实质性政策措施的关系等。

肖云儒指出,“西商”应当在传统与现代,农业文明与现代市场经济、国际丝路与本土市场这三个坐标上,通过实践,去创造中西合璧、具有中国特点的“西商方案”。

“吃面谋事”让西商归来

——访西安交通大学经金学院博士研究生石向荣

33.png

石向荣

在西安交通大学经金学院博士研究生石向荣看来,西安是集历史古都、文化名城、军工重镇、科教中心、产业高地、交通枢纽、创业热土为一体的西北龙头城市,又面临“一带一路”、自贸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等多重机遇,发展空间广阔、发展前景可期。

石向荣认为, “西商精神”是一代代“西商”在创业和奋斗中所形成的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是西安宝贵的文化财富。大力倡导“西商精神”,激活和弘扬优秀的商业文化,对于拓展“西商”文化新内涵,树立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城市新形象,缔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新氛围,激发海内外企业家投身西安建设的新动力,实现大西安经济建设取得新突破、谱写陕西经济“追赶超越”新篇章均具有重要价值。

“加强‘西商精神’研究对于传承历史文化、凝聚各界共识、加速西安经济繁荣意义重大。”石向荣说,新时期的企业家精神,是对历史上“西商精神”的继承与发展,是对历史上纵横西部500余年“西商”的“不忘初心”和“发扬光大”。

“新时期的‘西商精神’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首先是锐意变革,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这是‘西商精神’的灵魂所在;第二是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这是‘西商精神’的可贵之处;第三是厚德务实、恪守商道的诚信精神,这是‘西商精神’的重要基石;四是专业专注、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这是‘西商精神’的立命之本;五是敢想敢干、敢闯敢试的冒险精神,这是‘西商精神’的天性禀赋;六是爱党爱国、回报社会的担当精神,这是‘西商精神’的核心价值。”石向荣说。

石向荣表示,创新是前行的动力,也是改变的力量。但凡成功的商人或企业家都能够始终着眼于形势的发展,坚持与时代同频共振,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脉搏,以创新的思维和变革的勇气,主动拥抱机遇和挑战,敢于打破路径依赖的惯性和思维定式的束缚,从而逐渐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西商精神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石向荣告诉记者,“经济实力不强、体量不大”是多年来制约西安发展的突出问题,振兴西安经济需要更多生意人、商人成长为优秀的企业家,这需要培育企业家精神。而通过西商精神的挖掘、培育,同时也可以摈弃“轻商”陋习,大力营造“亲商”氛围,进而促进西安经济的崛起。

石向荣认为,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西安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这些技术密集型产业,主要依赖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其身上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精神,可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通过培育“西商精神”可以加快高素质技术、经营管理人才脱颖而出。

历史上,以“厚重质直、忠义仁勇”为核心的“西商精神”,成为明清时期“西商”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也是“西商”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和精神财富。石向荣认为,当前培育和塑造“西商精神”应坚持四条原则:一是要着眼当前西安所处的历史方位;二是要立足全市追赶超越的责任使命;三是要秉承本地企业所具有的文化根源;四是要凸显推动大西安建设的精神品格和强大动力。

石向荣表示,培育和塑造“西商精神”还应注意“四个结合”:应该将短期突破与长期规划相结合;应该与弘扬丝路精神相结合;应该与传承陕商精神相结合;应该与学习浙商精神相结合。

促进西安商人的回归。历史上“西商”无论是经营“茶马古道”还是“走西口”,终究要“荣归故里”。现代西商观念更加开放,他们中有的出生在大西安区域,在外地发展壮大,有的在西安接受过高等教育,“孔雀东南飞”,在沿海发展有声有色;有些在海外打拼,成就非凡。这些人满怀故土情结,对“西商精神”高度认同,可以通过“吃面谋事”,回到西安投资兴业,参与到大西安的建设当中来,成就一番新事业。

本版文/记者 康乔娜 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张宏敏

相关热词搜索: 情怀 新经济 新西安

上一篇:女孩西安找工作被骗 好心的哥助其逃离传销窝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