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关注 > 正文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根本逻辑

关注 瞭望 2017-08-20 19:48:58
[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理念。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牵挂着人民群众,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困难群众。

7.jpg

5月3日,习近平来到中国政法大学考察,与师生热情握手 李学仁摄/本刊

  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潘维感慨道,“执政党为民治国理政的根本,在于了解和回应基层百姓的诉求。如果丧失了扎根基层理解群众疾苦的能力,就会丧失动员和组织人民的能力,也就会丧失主导政府宏观政策的政治方向。”

  古今中外,基层百姓的诉求往往都是“小事”。当下,就有商住混合、违章建筑、物业管理、垃圾处理、噪音扰民、占道停车、求医就读等等诸多“小事”。这些“小事”久拖不决就会变成“大事”,民心就会出走。

  2016年岁末,隆冬已至,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专题研究了6个民生“小事”:北方地区怎样实现冬季清洁取暖,在群众温暖过冬的同时让雾霾天少一些?垃圾分类制度如何才能有效推行,让垃圾围城的现象少一点?农村禽畜养殖废弃物如何实现资源化处理,推动一场能源革命?养老院的服务质量如何提高,让2亿多老年人颐养天年,让他们的子女后顾无忧?住房租赁和房地产市场怎样规范发展,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食品安全如何监管,让“舌尖上的安全”更有保障?

8.jpg

  2016年4月26日上午,习近平在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量子通信 京沪干线运管中心同科研人员交谈 李涛摄 /本刊

  这些“都是大事,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把这六件“小事”置于如此高度。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在人民诉求全面升级的时代,百姓的小事就是国家的大事,人民的期盼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南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民生的痛点作为改革的着力点、发展的落脚点,把人民的获得感作为改革含金量的刻度表和试金石。

  人们看到,十八大以来,户籍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环保改革、司法体制改革,这些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密集出台,环环相扣,回应的都是人民的期盼。与民便利、为民让利,改革红利不断转化为民生利好。

  在新发展理念的牵引下,民生的“升级版”工程和百姓的“幸福感”程度相得益彰、积极呼应。这印证着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的执政理念,兑现着“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的坚定承诺,彰显着“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价值追求。

编辑:强鑫

相关热词搜索: 十八大 中国特色 国家治理 根本逻辑

上一篇:"最美的哥"冲入火场勇救15人:我就是举手之劳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