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九州 > 社会新闻 > 正文

老木匠坚持54年不用钉子 遗憾儿孙没传承手艺

社会新闻 潇湘晨报 2017-10-15 08:25:29
[摘要]10月14日 ,陈佑全在木头上雕刻的花纹。他略有遗憾地说: “他们只做木工,没有学雕刻。”雕刻需要的不仅仅是绘画基础,他不确定,精雕细琢的工艺在大机械生产的浪潮下能否站得住脚。

老木匠坚持54年不用钉子胶水 遗憾儿孙没传承手艺

  10月14日,陈佑全在木头上雕刻的花纹。图/记者陈正

  74岁的陈佑全打开自己的工具柜,拿出一个雕刻精美的盒子。盒子上刻着一只梅花鹿,仰头叼着一根灵芝。虽已沾了些灰尘,但仍能看清鹿身上的纹理,以及花朵和云层上的褶皱。

  打开盒子,陈佑全将里面的几十根锉刀悉数摊开,随着手工刨擦过一块樟木的表面,木头的香气散发开来,这是他闻了54年的味道。

  他工作时的各种工具几乎能占满整个工作间,唯独不见胶水和钉子的身影。

  令人信服的“霸王条款”

  陈佑全住在浏阳永安镇大安村,在离他家还有好几公里的地方,一个村民就告诉记者:在傅家祠堂附近,有个很会雕刻的老人。

  陈佑全擅长仿古家具。他的名声不只在附近乡亲中传播,他的产品也远销海外。

  这个老手艺人对客户有几个看似不合常理的要求:必须在家做工、订货之前需要先结全款,以及绝对不可以催货。

  他没过多解释自己的“无理要求”,只是稍微演示了工作时的状态,你便能明了其中缘由。

  光是锉刀就有大大小小数十把,其中有好几把都是父亲陈金山留下来的。“有好几把(锉刀)已经快100年了。”加上手工刨、锯子等工具,几乎占据了整个工作间,每天带着它们上下班确实不太现实。

  “订我的东西要先付钱。”陈佑全称,自己的雇主会尊重自己的要求,从没人担心他“捐款潜逃”。

  不用钉子胶水,坚守传统

  陈佑全三令五申不允许买主和雇主催工,看过他的制作工序的人就知道无从下口。

  将工作台支好,将工具摆在顺手的地方,准备齐全后,他拿出一块木头演示最简单的木工,他要在一块约十几平方厘米的木板上雕刻一朵带叶子的花。

  首先用手工刨将木头表面刨平,樟木的香气还未散去,他又拿出铅笔在木头上勾线。花朵与叶子的形态勾勒完毕,再用锉刀雕刻轮廓——仅仅是一片花瓣的外部轮廓,他就用了不下5把不同的锉刀。接下来将周边的木头铲掉部分,在花朵与叶子上勾勒几笔,它们即刻就立体起来。光是完成这些工序就要一个多小时。之后还有打磨、上漆、接榫、组装等多个工序。

  陈佑全介绍,以做柜子为例,首先要搭建它的大概“骨架”,然后打磨成柜子的每个部件,把这些部件拼起来靠的不是钉子和胶水,而是一种“接榫”的古老工艺。木材突出的部分为“榫”,凹进去的部分为“卯”,接榫需要遵循木质特点,将二者无缝衔接起来。成功的接榫不仅在视觉上治愈“强迫症患者”,而且会使家具经久耐用。

  等到榫卯无缝契合后,就要将其全部拆下来。然后在拆下来的木板上画图、雕刻,最后再将雕刻好的部分重新组装起来

  多年来,他一直坚持使用接榫工艺。“钉子和胶水做的东西容易坏。”他介绍,一个柜子至少要做好几个月。这种精细的手艺是有回报的,除了更高的卖价,还有更久的使用寿命。

  遗憾 儿孙辈没有传承雕刻手艺

  陈佑全家的家具几乎都是他亲手做的。孙子结婚时,他打了一整套手工家具送给孙媳妇。这套家具包括衣柜、餐椅、梳妆台、沙发、床等。家具上的图案多以龙凤为主,纹路比花朵、云彩等更加复杂,做工异常精致。关键是肉眼看不出接榫的连接口。“(衔接的地方)一张纸都插不进去。”陈佑全指着一个衣柜说。

  孙媳妇的一套家具花了他2年多的时间,对待每一件经手的产品也需要他投入同样的精力。做家具时,需要高强度的体力与耐力,这对一个74岁的老人来说有些吃不消,从去年开始,陈佑全就不再接活了。

  陈佑全出生在木工世家,父亲是那个年代有名的木工手艺人。陈佑全一直在弹棉花,之后便开始学习木工。20岁那年,他做出了一台老式的弹棉花机。从此,他的木匠之路一走就是54年。

  上世纪90年代开始起,大机械生产的现代款家具时兴起来了,越来越多人选择流线型的柜子、柔软的真皮沙发。

  陈佑全的儿子和孙子也继承了祖辈的手艺,二人都在佛山的一个家具厂当木工。他略有遗憾地说:“他们只做木工,没有学雕刻。”雕刻需要的不仅仅是绘画基础,他不确定,精雕细琢的工艺在大机械生产的浪潮下能否站得住脚。

编辑:刘超

相关热词搜索: 雕刻 胶水 传承

上一篇:别墅被查封“留守保安”霸着养鸡 警方强制清场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