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滚动新闻 > 正文

双11将至消费要理性 这四个预警送给你

滚动新闻 华商网-华商报 2017-11-07 15:04:38
[摘要]每年“双十一”狂欢过后,总留下“一地鸡毛”,价格欺诈、虚假抽奖、迟迟不发货等问题层出不穷。

11月7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双十一”网络消费2号预警》,提醒消费者双十一网购消费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下单不发货、退货运费纠纷、信用评价限制、各类钓鱼诈骗安全陷阱等四大用户集中投诉问题。

每年“双十一”狂欢过后,总留下“一地鸡毛”,价格欺诈、虚假抽奖、迟迟不发货等问题层出不穷。据第三方网络消费维权平台——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统计受理的历年消费者双十一维权案例显示,“双十一”后一月内是消费投诉高峰期,用户的投诉数量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15年同比增长18.60%,2016年同比增长26.27%,预计受各大电商平台商家大促此刺激,2017年有望同比增长30%。

今年是“双十一”举办的第九年,为了让消费者尽可能避开消费陷阱,遇到消费纠纷能有效维权,11月7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双十一”网络消费2号预警》系列之网购消费中篇,提醒消费者双十一网购消费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下单不发货、退货运费纠纷、信用评价限制、各类钓鱼诈骗安全陷阱等四大用户集中投诉问题。

预警一:花费“洪荒之力”下单 卖家却迟迟不发货

现象描述:根据往年经验,双十一产品“超卖”、发货迟缓、不发货现象是双十一后投诉热点。好不容易过了“奥数关”,购买到实惠的商品,商家却以商品缺货为由要求退款;更有商家以物流原因推迟发货,甚至不发货。双十一后,消费者或将面临“被退款”,背后折射的是商家的促销欺诈行为,为了在短时间内提高商品销量,利用性价比搞得商品吸引买家,之后用各种理由不予发货。

专家建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分析师姚建芳建议:(1)对于商家虚假促销、单方面取消订单或迟迟不发货的,消费者可按照平台对于卖家发货期限规则要求商家进行赔偿。(2)对于商家不予理睬的,可向第三方交易平台和有关部门进行举报维权。(3)没货了退款.有的商家为了在短时间内提高自己商品的销售量,故意用性价比高的商品吸引买家,但最后以物流原因推迟发货,甚至不发货。(4)“双11”过后,再找机会退款。消费者遇到订单未发货的情况,应该核对订单情况,联系卖家。如果在催促后还未发货,则可以考虑取消订单,及时申请退款或者官方仲裁。(5)消费者遭遇“超卖”时,不仅可以要求商家退还货款,还有权主张商家就违约行为赔偿损失。

预警二:退换货需垫付运费 商家握有主动权和决定权

现象描述:目前网络交易平台退换货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虽然部分电商平台开通极速退款功能,部分用户享有极速退款权限,但运费退回时间却没有明确规定,且决定权在卖家;(2)除大部分商品享有七天无理由外,部分退换货需消费者举证,尤其是对卖家售假的消费者面临举证无门(网购商品专柜不支持验货、品牌商不予开具检测证明等)。

专家建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分析师姚建芳提醒消费者购物前应仔细查看商品页面关于退换货的说明,并且与卖家就送货时间、运费支付、退换货手续、退换货运费承担等问题达成协议,并进行截图保存。此外,快递签收环节需注意先验货再签收,不让验货当场拒绝签收,同时保存好快递单,以备维权使用。

预警三:信用评价有限制 “中差”、“差评”难显示

现象描述:目前,不少电商平台信用评价功能只对成交订单消费者开放,而下单后因质量问题、服务问题等退货,最终没有成交的订单消费者不能享有信用评价权利,而部分平台或者卖家甚至设置了评价筛选,对于部分中差评卖家可屏蔽不予前台展示。实际上,真正能体现商品和服务真实情况的往往是一些未成功成交订单。

在零售电商平台进行交易时,交易双方往往是诺言在先,兑现在后,约定在前,完成约定在后。有了时间差就有了风险,从而给交易者带来了信任的问题。

专家建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分析师姚建芳给出提示:根据《电商法》草案二审稿第十八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假宣传、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该法一旦出台施行,将对网络交易虚假评价问题有直接约束。消费者真实进行商品信用平台,切莫因好评返现等卖家诱惑进行与实际交易不相符的评论;切莫恶意评价,中伤正当经营的商家;对于商家存在明显刷单的,坚决予以举报。

预警四:各类诈骗等着“钓”你的钱

现象描述:“双十一”等电商大促期间往往是网络诈骗活跃期,各类诈骗如钓鱼木马、中奖诈骗、退款诈骗、货到付款诈骗、秒杀诈骗等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专家建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分析师姚建芳建议:消费者不要轻易点击不明链接,以防落入陷阱;保护自身的信息安全,不要向陌生人透入自己的重要信息;货到付款包裹,要先验货再付款签收;遇到商家虚假促销、霸王条款,以及遭遇各类诈骗陷阱的,消费者可以向有关监管部门和维权平台进行投诉,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华商记者 黄涛

编辑:华商报供稿

相关热词搜索: 双十一 理性 消费 预警

上一篇:消防设施不完善 西安4小区火灾隐患令业主担忧 下一篇:水表电子部分损坏 用水一年剩余水量一点没动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