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理上网来·辉煌十九大]陈志强:拓宽视野 多措并举 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

来源:中国经济网 时间:2018-01-19 20:23:53 编辑:王玮玮 作者: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民之所望,政之所施。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的战略部署,根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精心研究和解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进一步拓宽视野,多措并举,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中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述,科学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发生的新变化,同时也充分表达出人民希望有更多获得感的新诉求。

  从社会需求看,我国稳定解决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经提前实现,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看,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供给不足状况已经根本改变,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我们应从全局高度科学研判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呼应和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使人民的获得感大大增强,真正在共建共享中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在持续释放改革红利中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归根到底靠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根本动力。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同时也处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关键时期,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就是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提供根本而又长效的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应站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和推进改革,认真总结运用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改革经验,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坚定改革定力,增强改革勇气,狠抓改革落实,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要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在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中突出重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的深度与厚度。尤其是要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到深化改革的一切领域和各个环节,多推有利于增添经济发展动力的改革,多推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多推有利于人民获得感的改革,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真正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把改革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使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

  公平正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人民增强获得感的重要筹码。我们必须着眼于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努力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不断增加收入是人民增强获得感的物质基础。要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在坚持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要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不断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公正司法事关人民利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事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人民获得感的法治保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深入了解一线司法实际情况,了解人民群众到底期待什么,把解决了多少问题、人民群众对解决问题的满意程度作为评判改革成效的标准。要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对司法腐败零容忍,把司法权关进制度的笼子,同时,深化司法公开,推出司法便民利民措施,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进人民群众的心田。

  在补齐民生短板中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生领域的成就可圈可点,人民的获得感显著增强,但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人民群众在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仍面临不少短板,这就需要我们用高质量发展补齐民生短板,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积小胜为大胜,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和满意度。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精准脱贫要瞄准特殊贫困人口精准帮扶,进一步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激发贫困人口内生脱贫动力,巩固脱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确保到二○二○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要建立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同时,要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就业,依法保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公共服务供给短板日趋明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要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的努力方向,做到把教育事业放到优先位置,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只要坚持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一定会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陈志强)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