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1月25日)开始,《康明看报告》将为您陆续解读《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新亮点。本台评论员康明将通过自己的视角,为您深入剖析报告里的一组组数据背后的涵义。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给我们的印象首先就是一个“新”,新提法多,新论断多。在总结过去的工作时,报告用了五句话概括。这五年,是陕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是全省经济结构重大变革的五年;是人民群众生活持续改善的五年;是三秦大地面孔深刻变化的五年;是创新活力迸发涌流的五年。
我们先来看看综合实力的变化。报告中说,经济总量达到五年前的1.5倍,从2012年的1.4万亿元增长到现在的2.1万亿元,陕西经济总量实现了“2万亿”的突破,经济年均增长8.8%,位居全国第15位和西部第二位。人均生产总值突破8000美元,在全国位次高于经济总量排位。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增速。
从经济结构上看,过去五年,我省以能源型经济结构正在向能源深加工、非能源产业多元化支撑转型,大型运输机、新能源汽车、闪存芯片、高端液晶面板等成为陕西“智”造的新名片。这五年,我省下大力气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通过进一步下放科技成果的处置权,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了900亿元。通过引进三星、中兴、华为、吉利等大型企业,壮大我省的战略新兴产业。陕西这趟“经济列车”不但跑得更“快”,而且运行得更“稳”。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报告中说到,五年来,建成铁路、高速公路里程均超过1000公里,枢纽省份地位更加凸显。从西宝高铁的开通运营,到大西高铁实现秦晋两省“好上加好”,再到宝兰高铁和西成高铁开通链接起关天、成渝两大经济区,陕西的“米”字型铁路网更加完善。生态建设方面,“八水绕长安”生态恢复工程初见成效,渭河成为全国“最美家乡河”,我省的绿色版图不断扩大,绿色已然成为我省的主色调。
编辑:钟梦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