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郑久强:砥砺29载 把自己炼成一块好钢

来源:央视网 时间:2018-02-03 13:38:23 编辑:王翠萍 作者: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央视网消息:他首创了低合金品种钢冶炼操作法,在全厂推广后当年创造经济效益800多万元;他通过调整工艺,促进钢轧成本持续降低,改善程度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他总结出先进操作法,使转炉炉龄由6000炉提高到17000多炉,每年创效益2000多万元;他还推进清洁生产,实现二次能源利用率达到70%。

  他就是被誉为“华夏第一炼钢工”的郑久强。

\

郑久强

  1989年,从唐钢技校毕业的郑久强被分配到当时的唐钢第一炼钢厂转炉车间。由于勤奋好学,郑久强只用了3年就成长为炼钢炉长,打破了培养一名炉长需要10年的纪录。

  1999年,炼钢厂进行技术改造,把小转炉换成150吨氧气顶底复吹转炉。这是当时河北省容量最大、工艺最先进的炼钢设备,厂里将技术攻关的重担交给了郑久强。

  那段日子,郑久强白天要研究150吨转炉生产的有关资料和规程,到其他单位观摩类似转炉的生产操作,学习操作要领,晚上学习《炼钢原理》、《炼钢500问》等书籍。他每天凌晨2点睡6点起,最后一个星期干脆住进了厂房。功夫不负有心人,21天后,他就在新转炉炼出了第一炉钢。

  2002年,郑久强参加了“全国钢铁行业炼钢职业技能大赛”。他不仅背完了组委会指定的几本炼钢专业书籍,还记了10多本读书笔记。比赛现场,郑久强通过观察炉内火焰和钢水液面,目测炉温准确无误,最终摘取了“全国炼钢状元”的桂冠。

  作为炼钢专家、劳动模范,郑久强深切地感受到,光有技术不行,还要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含金量。近几年来,他先后申报了《一种降低铝镇静钢脱氧剂消耗的脱氧工艺》等4项国家发明专利。

  他潜心钻研新的炼钢操作模式,为冶炼硅钢、汽车用钢、耐候钢等高附加值创效产品提供了高品质、低成本钢水。随着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热轧部的产品创效能力显著增强,2014年实现盈利3.4亿元。

  为了突破从经验炼钢向科学炼钢转变的技术瓶颈,郑久强利用所学的炼钢专业知识,总结了“三二四”炼钢操作法,该操作法全面推广后,结束了炼钢厂50多年来完全靠经验炼钢的历史。

  随着钢铁行业的发展和炼钢技术水平的提高,炼钢生产中不断出现新问题,且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但炼钢工的血液里流淌着钢铁一般的坚强,郑久强从没服过输。

  双渣操作法是近年来行业内推广的新型生产工艺,脱磷效率难以把握,渣中含铁珠等技术难题一个接着一个,但与常规冶炼工艺相比,造渣料消耗与钢铁料消耗大幅降低带来的“诱惑”深深吸引着郑久强。

\

郑久强通过炼钢镜观察转炉钢水温度

  2017年初,郑久强通过创新工艺路径、加强工艺控制,总结出双渣冶炼前期的高效脱磷技术、快速倒渣技术、降低双渣倒渣过程中铁珠含量等先进技术,使前期脱磷率达到了60%以上,年创效益1300万元。

  2017年10月,郑久强根据150吨转炉生产实际,对转炉炉渣渣系进行调整,总结出“造渣、调渣、溅渣”先进操作法。这种方法在生产中运用后,转炉炉龄由6000炉提高到17000多炉,进入到全国前三名,而且整个炉役不补炉,每年不仅可以节约1000多吨的补炉材料,还挤出100多小时的炼钢时间,每年多创效益2000多万元。

  经过几年的精心培养,郑久强小组的炼钢技术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人人都能炼出20多种钢,转炉车间完成从“体力型炼钢”向“智能型炼钢”的华丽转变。郑久强还向公司提出进一步提高操作技能人才待遇的建议,让技术工人不再有“成为高级技师就到顶了”的传统观念。

  张军是郑久强一手带出来的炼钢厂劳动模范。郑久强手把手教他如何控制氧枪枪位,如何判断温度、成分等炼钢操作技术。只要是张军操作,他就站在一旁指导。出现喷溅,就帮他一起分析,查找原因。慢慢地,张军操作水平不断提高。4年后,张军成长为一名炼钢炉长,他带的炼钢小组钢铁料消耗曾创转炉车间历史最低。

  如今,热轧部有3人成为国家级技术能手,十多人成为省市级技术能手,1人成为省级劳动模范,2人成为全国冶金行业劳动模范。

  在担任工会副主席后,郑久强的眼界也变得更加开阔。他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和先模人物加强沟通交流。“我们的创新工作室总是注重于自身干什么。但在和同行交流后发现,人家已经形成了一种工作标准模式。”郑久强说。而现在,郑久强和他的团队已经从创新工作室课题的设定、申报、专利申请、总结等各个流程入手进行完善和改进,形成标准化操作模式——只要一线工人按照工作室制定的标准来操作,都可以达到“高水平”。

  “责任就是动力。无论担任何种职务,我都要心向一线、心向职工。”郑久强说。(材料来源:河北新闻网 中工网)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