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原创 > 民生社会 > 正文

【发现最美铁路】张文杰:工务人眼中的时代变迁

民生社会 华商网 2018-06-29 23:27:22
[摘要]

  “91年那会,火车速度才60KM/h,现在速度提到了250 KM/h,只用4个小时。这和钢轨设备质量、维修水平的‘提速’密不可分啊。”已有27年工龄,现就任西安工务段鄠邑线路车间技术员的张文杰提到线路设备的变化无比激动。

  1991年,张文杰刚参加工作被分配到宝成线坊塘铺工区,那时的线路用的50kg/m的钢轨和木枕,钢轨重量轻,木枕易腐蚀,线路设备更换周期短,线路几何尺寸不易保持,养护工作十分辛苦。职工们拿上工务三大宝“铁锨、叉子和洋镐”上现场,主要精力放在扒道床、捣固作业上,一干就是12个小时。晚上的列车上,旅客时常能见到线路两侧提着煤油灯检查线路的工务人。

  “随着铁路发展,60kg/m的钢轨和砼枕代替了50kg/m钢轨和木枕,钢轨自重加大,列车通过对钢轨的冲击力变小了,线路稳定性提高了,我们养护维修工作干起来轻松多了。”张文杰感慨道。

  线路设备基础质量在不断提升的同时,职工们养护线路设备的工具也由手持内燃捣固机代替了 “工务三大宝”的洋镐,新增了压机、拉伸机等小型养路机械,大大缩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2008年“512”汶川地震造成了宝铁路109隧道山体大面积塌方,宝成铁路随即中断。时任宝鸡工务段坊塘铺线路工区工长的张文杰接到上级任务,和工友赶往109隧道现场,他自告奋勇冲进隧道,为上级进一步制定抢修方案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带领职工圆满完成了抢险工作。

  “一直有一个梦想,想着线路基础设备条件能有颠覆性的改善。刚到西宝段线路现场,特别震撼,就像梦中的场景,线路设备一改旧貌换上了整体道床,线路笔直延伸,看不到尽头,完全颠覆了宝成线上曲里拐弯的小半径曲线的线路记忆。”2013年,张文杰调入西安工务段杨陵南线路车间,参加了西宝联调联试工作,西宝线的高铁开通运行刷新了张文杰的“工务印象”。

  与普速线路养护截然不同,高铁的良好设备基础大大缩减了职工日常养护工作量。曾经的“一把道尺走天下”的手工检查进入了“安博格”精测小车电子检查的新时代,线路设备数据的精确值也提升到了以毫米为单位。张文杰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扑下身子学习高铁线路维修方法、安全红线卡控措施等知识。

  2017年,听说西成高铁进入预介入阶段,已有西宝、宝兰高铁的联调联试、开通运营工作经历的张文杰主动请缨,申请调入西安工务段鄠邑线路车间参加联调联试工作。

  西成高铁是我国首条穿越秦岭的高速铁路,鄠邑车间管辖内的鄠邑站至新场街站区间,贯通亚洲最长单洞双线高铁隧道,有着世界之最的坡长45km坡度25‰的高铁连续长大坡道,动车组运行在这45公里的长大坡道时,15分钟内爬高1100米,相当于要爬上375层楼。

  联调联试阶段,张文杰和工友们克服高坡区段寒冷、道路崎岖、物资匮乏等重重困难,徒步对隧道里面的道床板、钢轨,扣件等关键处所进行检查。他们利用电子道尺一根一根地对45KM长大坡道上、下行区段的15万根轨枕进行数据采集,为了确保安全万无一失,期间采集数据6遍,其中3遍数据是靠手拿电子道尺一根一根量出来的。

  西成高铁开通后,张文杰把焦点放在长大坡道线路检查及检测数据分析上。他积极联系轨道车制定出行轨道车检查方案,结合每月动检车数据对线路设备状态进行细致的分析汇总,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组织车间全体职工对隧道异物及附属设备进行检查并整改,通过细致地分析设备动态数据,制定后期养护措施。

  “普速线路养护工作量大,偏重体力劳动,现在高铁线路的养护更侧重脑力劳动,利用高科技检测仪器的检查数据,挖掘设备潜在隐患,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养护维修办法,确保高铁的绝对安全。”张文杰见证了铁路27年来的改革发展,看到动车驰骋在自己养护的线路上,内心无比骄傲和自豪。


编辑:沈河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发现最美铁路】6063次“小慢慢”载着老乡奔向幸福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