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西安新闻 > 正文

拍摄陕西野生大熊猫“第一人” 84岁老人的熊猫情缘

西安新闻 三秦都市报 2018-11-11 08:08:26
[摘要]喜人的数字背后,除了动保人员付出的汗水之外,还有来自社会各个方面关注大熊猫的人士,今年84岁的邰宗武老人,就是其中之一。

邰宗武讲述当年拍摄大熊猫的过程 本报记者  马昭 摄

1983年邰宗武第一次拍摄到野生大熊猫的照片   本报记者 马昭 翻拍

按照国家《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我省加快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秦岭区建设,规划面积4386平方公里,区域内共有野生大熊猫345只,居全国第二位,种群数量总体呈稳定增长态势。喜人的数字背后,除了动保人员付出的汗水之外,还有来自社会各个方面关注大熊猫的人士,今年84岁的邰宗武老人,就是其中之一。

一张大熊猫野外照片引起世界关注

近日,本报《美丽秦岭我的家》栏目持续对秦岭生态保护状况进行报道,“秦岭四宝”中的大熊猫再度引起读者的关注,可您知道陕西野生大熊猫是如何被外界熟知的吗?谁是第一个拍摄到陕西大熊猫憨态可掬的人?他就是陕西日报摄影记者邰宗武。

1983年5月底,他随考察组前往佛坪自然保护区,经过连续6天的寻找、守候、跟踪,第一次拍摄到了野生大熊猫的照片,并在陕西日报整版刊发,反映强烈,引起了国内一股熊猫考察热。他的这组新闻照片还在新华社发了25张通稿,被香港、澳门等地和国外20多家报刊采用,一时引起世界关注。

提起首次将陕西大熊猫推往外界的过程,今年84岁高龄的邰宗武拿出一本发黄的剪贴本,一页一页翻阅到1983年5月底拍摄到的一张大熊猫照片说,1965年我省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陕西太白山自然保护区,至今先后建立了16处(其中国家级13处)以保护秦岭大熊猫为主的保护区,面积约35万公顷,使75.94%的野外大熊猫及其56.14%的栖息地得到更为严格的保护。可是,在上世纪80年代,濒临灭绝的大熊猫,人们只能在图片中或动物园看到,要看到野生的实在不易。

陕西秦岭是大熊猫的故乡,在佛坪自然保护区,仅有少量生存。为了捕拍大熊猫的身影,留下珍贵的实物影像,以唤起人们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邰宗武1983年5月底受命跟随考察组来到这里采访。

邰宗武回忆道,为了寻找大熊猫的踪迹,他们一行三人来到海拔1600米的观察站。这里山高林密,气候宜人,是大熊猫的理想栖居之地,大约2.5平方公里就有一只大熊猫。可是由于气候转暖,低处竹笋变老,熊猫因取食需要,大都迁徙到海拔2000米以上的地方,真正要见到它很难。

进入大熊猫栖居地忙活了一天也没有结果。第二天一大早吃饭时,一个小孩子报告发现了大熊猫。他们放下碗筷,追了一上午,也没见到大熊猫的踪影。连续两天他们都在搜索。第四天中午,有人来报信,说大熊猫又回来了。他们急忙穿上雨衣,带上相机直奔目的地。“尽管我们浑身淋湿,但心里特别高兴,因为终于见到了珍贵动物——野生的大熊猫。”老人指着剪贴本上一张大型猫的照片笑着说,“当时,只见它临坡而坐,前左肢扶着竹竿,右肢握着竹笋,尽情地吃着。那憨态可掬的样子,真让人喜爱。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从多个角度不停地按动快门……那一天,大家实在是太激动了。”

黑白照片珍藏着与大熊猫的情缘

老人剪贴本上贴着的一幅一只大熊猫右爪抓着竹子,左爪捧着竹笋正在“进餐”的照片,样子显得特别可爱。老人盯着画面沉思了片刻说,“考察组的同志当时给我介绍说,这只大熊猫长期生活在沙沟口附近,由于距离村落近,天敌少,性情很温顺,不伤人。我们采了些竹笋,称好份量,给它不停地喂,它就不停地吃,好像多日没吃饱似的,一直馋劲不减,一气吃了两个多小时,肚子吃得圆鼓鼓的,还伸手向人要着吃。”

一张大熊猫吃糖的照片更是勾起了老人的回忆:考察组的同志知道大熊猫爱吃糖,出门总带着几块水果糖在身边。他们拿出糖给它吃,大熊猫吃得又香又甜,情绪也活跃起来了。吃完后,伸着黑爪子还要。为了逗乐,他们把一块牛奶糖递给它。开始,它香甜地吃着,不一会儿,奶糖黏住了牙,它就急得不得了,两只爪子不停地抓耳挠腮,十分有趣。过一会儿,他们又喂一根竹笋给它,让竹笋的汁液将奶糖溶解,帮大熊猫解了围。

老人讲到这里时,哈哈大笑起来。他接着说,那天下午4点多钟,大熊猫吃饱后,身子朝后一仰,席地而眠,后爪蹬着竹茬,头枕着前肢,旁若无人,呼呼入睡。尽管他们不停地摇、逗,它还是一动不动。考察组的同志说,熊猫要是睡着了,人休想弄醒它,它睡不够是不会起来的……一个多小时后,大熊猫醒来了,一睁眼就伸出黑爪子要吃的。

翻到一张大熊猫端着碗“吃饭”的照片,老人双手比划着说,“当晚,大家兴高采烈地谈论着见到大熊猫的情形。一致同意将这只大熊猫命名为‘山山’,并决定第二天再进一步观察。 按照预定计划,考察组的同志给‘山山’做了一系列实验,给它脖子上系了一只大牛铃,这样便于以后跟踪。接着,分别给‘山山’喂了熟猪肉、熟鸡蛋、土豆、水果罐头,它都吃得津津有味,这证明大熊猫的取食范围广泛,在竹林开花,食源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下,可以试验给野生大熊猫开辟新的食源。考察人员又把水果罐头、水果糖放在碗里,递给‘山山’,它竟然无师自通,用前爪端上饭碗,把碗里的所有食品舐食干净……所有这一切,都收入了我的镜头。在保护区的六天,我拍了许多张照片,其中野外跟踪和喂食大熊猫的照片,永久地给我留下最美好的回忆。”

从那次以后,邰宗武成了大熊猫的铁杆粉丝,全省乃至全国保护大熊猫的各种措施和所取得的成果,他都通过报纸、电视去关注。

陕西大熊猫“家园”将达到4386平方公里

据林业部门介绍,通过DNA指纹图谱检测发现,秦岭大熊猫在距今约1—1.2万年即与其它山系大熊猫分开,形成了一个独立的遗传群体,其头骨、牙齿等与其它山系大熊猫有显著差异,主要特征:体型较大,头圆脸胖,雍容可爱,被誉为“国宝中的美人”。秦岭大熊猫比其它5大山系的大熊猫更为原始,具有独立的进化历史,在遗传分化上、形态上已达到了亚种分化的水平;从种群数量及分布来说,数量更少、栖息地更狭窄,生存情况更为濒危;秦岭大熊猫亚种地位的确立,对秦岭大熊猫保护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

近年来,秦岭大熊猫的保护管理工作在管理体系、保护区建设、项目管理、巡护监测、救护收容以及对外合作与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编制了《大熊猫保护规划》和《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规划和方案》,实施了《秦岭生态保护条例》,制定了《陕西省重点区域大熊猫种群动态监测工作方案》等。

同时,陕西在秦岭北麓组建秦岭大熊猫繁育基地、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基本攻克了大熊猫人工繁育中存在的“发情难,配种难,育幼难”三大科研难题,完善了大熊猫人工种群谱系,建立了大熊猫精子库,启动了大熊猫遗传物种交流,探讨大熊猫育幼技术,提高了人工繁殖水平。特别是冻精制作,激素测定技术等都取得了很大突破。

最新的第四次调查结果显示,陕西秦岭大熊猫约345只(不含幼体),占全国18.5%,栖息地面积36.06万公顷,潜在栖息地面积24.46 万公顷,涉及5市11县。与10年前相比,野外大熊猫种群数量增幅为26.4%,超出全国平均增幅9.8个百分点,为全国最高。种群密度为0.096只/平方公里,较“三调”(第三次调查)增高了23.1%,超过全国0.072只/平方公里的平均密度,位居全国之首。

当前,陕西按照国家《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加快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秦岭区建设,规划面积4386平方公里,涉及4市8县。大熊猫分布跨越秦岭南北,仅西安市目前就分布有56只野生大熊猫。目前,全省有圈养秦岭大熊猫22只。

提起我省在保护大熊猫方面取得的喜人成绩,邰宗武老人欣喜地说,“寻访大熊猫的过程就是回归自然、关注生态的旅程,身体虽艰苦,但眼睛和心灵是愉悦的。我现在跑不动了,希望你们有兴趣的年轻人能够用手中的笔和镜头继续跟踪它、保护它。大熊猫是我们的国宝,但是,它是属于世界的,一定要保护好。”

编辑:王玮玮

相关热词搜索: 野生 大熊猫 情缘

上一篇:西安北二环一限号车遇盘查 司机疯狂冲卡逃窜被拘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