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2018网媒行成员探访三亚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南海网记者李昊摄
听故事:杂交水稻成功研发让“吃饱饭”不再遥不可及
当然,要论起南繁最广为人知的成就,莫过于袁隆平研发的杂交水稻。三亚市南繁研究院一楼大厅一幅以“禾下乘凉梦”为名称的巨幅漫画颇为引人注意,画面中的水稻非常高,籽粒非常大,袁隆平正坐在稻穗下乘凉。
时间回到1970年11月,杂交水稻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登上世界舞台。当时,野生稻正恣意地抽穗扬花,袁隆平团队成员李必湖与当地农场技术员冯克珊一行,在三亚市南红农场一个铁路涵洞附近的水塘边,从占地约两百平方米的野生稻中,发现了三株稻穗花药异常,这一意外发现引起农业专家的关注。
经确认,这三株野生稻为花粉败育,袁隆平将其命名为“野败”,其雄性不育的特性为杂交水稻研究带来突破性进展。此后,国内涌现出了“南优”“矮优”“威优”“汕优”等系列籼型杂交水稻组合品种,水稻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吃饱饭”不再遥不可及,世界粮食生产翻开新的篇章,而中国也因此成为世界第一个在生产上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水稻发展进程中的中国标杆由此确立。
“学生时代就知道了袁隆平和杂交水稻的故事,今天到了三亚南繁研究院参观后,感触更加深刻。”贵阳网记者徐倩拿起手机,拍下了这张经典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