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篇
字里行间找线索
送他们回家
家,对于任何人都是温暖的字眼,哪怕无法准确说出自己的家乡,或在外漂泊多年无亲无故。如何让那些与家人失散多年的流浪者重回家园,重温家的温暖,一直是救助站工作人员不懈追求和努力的,为此他们不放弃任何细小的线索。而当团圆的一幕上演时,他们就会得到最大的满足。
男青年智力障碍会唱戏
通过豫剧唱腔流派找到家人
张欣欣,男,30岁左右,智力障碍,于2015年10月19日由西安高新城管部门送入西安市救助管理站。尽管智力障碍,但张欣欣不同于其他受助者的是,操着河南口音,有效信息不多,却多次表示“要回家”、“想俺娘”、“家里还有妹子”,然而,关键的家庭住址和姓名却一直无法提供,只能说出自己叫“毛蛋”。工作人员多次询问无果,但却一直没有放弃,张欣欣在救助站住到一年半的时候,事情突然有了眉目。
救助站工作人员傅强介绍,2017年3月21日,站里为受助人员播放饭前音乐时放了河南豫剧选段,不料,张欣欣竟能跟着唱,关了音响,让他再唱,他竟唱出豫剧《朝阳沟》里的一句唱词“茶壶暖瓶有俩仨”。于是,半个月时间,生活服务区几乎天天饭前放豫剧,放完以后,会说河南话的工作人员立刻跟他聊天,引导他多说话。同时,把他的唱腔录音,联络郑州同行辨认,得到反馈称其唱法应属于豫东地区流派。
在救助站工作人员的悉心引导下,张欣欣的记忆似乎也在慢慢苏醒,逐渐能自己说出“驻马店”、“三里湾”等地名,工作人员又把驻马店地区所有县、乡镇列成表一个一个给他念,当听到“西平”,他高声叫“我就是西平人”,又说到“有个妹妹在驻马店”,“妈叫胡秀梅”。
至此,不懈的寻找取得突破性进展,当晚工作人员顾不上休息,迅速与网络寻人平台联系,将此人信息定点推送至驻马店和西平县,很快当地群众反馈信息来了,他是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柏城镇三里湾居委会的,别名叫毛蛋。他妹妹也很快和救助管理站取得联系。确认是哥哥后,妹妹激动得连夜开车赶到西安,兄妹相见抱头痛哭。
妹妹告诉工作人员,哥哥智力发育异常,一天早上出去干活就没再回来,他们一直四处苦苦寻找两年多,其母亲也天天念叨,以为已经不在人世,真没想到还能相见。回家之后,还专门发来了母子相见的感人场面及张欣欣回到家里高兴地唱起豫剧的视频。
苦命女子20年被拐4次
最终找到“老虎沟”老家
王珍珍无疑是一个苦命的女人,因为她20年间被拐四次,均为他人生下孩子。她又是幸运的,遇到了西安市救助管理站一群好心人,经过不懈寻找,终于帮其找到了商洛老家。
她是2015年9月30日被人送到西安市救助管理站的,虽然神志尚可,但苦于口齿不清、不会写字,工作人员也迟迟无法确定她的名字和家庭住址。“老虎沟”是这个女人所有话语里工作人员少数能听清的词语,“我们都知道她非常非常想回家,因为每逢过年过节或其他受助者的家属到站接领,她看到后都会嚎啕大哭,令人为之动容,大家一直商议,一定要帮她找到家。”工作人员程炯森说。
王珍珍在救助站待了3年多,受到大家无微不至的照顾,然而这3年里,为了找到她所说的“老虎沟”,站里工作人员问遍了东北、华南所有曾经有过老虎出没、有老虎沟地名的地方,但答案都一样“查无此人”。然而,工作人员始终没有放弃,他们相信有关“老虎沟”的地名被划去得越多,也许离希望就越近。
终于,他们把范围缩小到商洛地区仅剩下的36个“老虎沟”。仍是逐个询问,功夫不负有心人,“王珍珍,商洛市商州区陈原街道办事处蟒龙峪(老虎沟村)人。”在接到当地村主任最后确认的短信时,大家都忍不住欢呼起来。工作人员后来了解到,20多年前,她的女儿刚4岁,有一天她去山上放牛被拐卖到四川,此后竟又先后被拐卖到湖北、河南及陕西临潼等地,均生下孩子,2015年与临潼家人走散,被送到救助站。
与家人失散20年又留站3年,她第一个女儿也已经生了孩子,而她最后一次被拐到临潼生的孩子也在找她。
当王珍珍看着两个儿子一起奔来喊着“妈妈”时,她再一次嚎啕大哭,然而这一次她的泪水里有幸福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