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著名作家二月河昨日病逝 曾被王岐山称为“知音”

要闻 华商网-华商报 2018-12-16 07:32:01
[摘要]“实事求是讲,我没上过大学,尽管在不少院校兼职客座教授,但我只是个高中生,而且是小学留一级、初中留一级、高中留一级。”二月河曾这样描述过自己。

\

\

>>传奇经历

留级三次 没上过大学

二月河是如何成功的

“实事求是讲,我没上过大学,尽管在不少院校兼职客座教授,但我只是个高中生,而且是小学留一级、初中留一级、高中留一级。”二月河曾这样描述过自己。

“修过路,筑过河堤,挖过煤,水淹过,火烧过……这就是‘我的大学’。”二月河说,人要成才一般有两种方式,软着陆和硬着陆,一路读书的是软着陆,而自己硬着陆的过程充满辛酸,几乎所有的底层生活他都经历过,“挖煤工人脖子上搭一块儿毛巾,你们以为是干吗用的?不是擦汗用的,是防止掉下来的煤渣漏到后背去。”

“留级三次,不是因为我捣蛋不爱学习,是环境和机遇造成的。”二月河说,父母是南下干部,他从小随军成长,经常转学,导致学习也断断续续,在这个学校学俄语,到那个学校讲英语,尤其是数理化,中间隔一段不听不学的话,就很难赶上。上学期间,二月河的文史哲课程一直数一数二,因为“文科的东西比较自由,接上接不上,关系不大”。二月河笑说,总参政治部有位将军对他的评价挺写实:一塌糊涂数理化,一枝独秀文史哲,一鼓作气康雍乾,一举成名二月河。

在部队期间,尽管白天工作辛苦,要干各种体力活,但二月河坚持阅读《资本论》《二十四史》《资治通鉴》以及各种中外名著。他说,一个人想不自学就成才,就像白日做梦,无论你是大学毕业还是小学毕业,自学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不通过努力突然冒出来的成就。只要有兴趣,任何人也阻挡不了你自学的力量。

没有学历,也没有资历,如何硬着陆又不被摔死?二月河说,硬着陆也要讲究方法,譬如把一次硬着陆分解成两次、三次,这样一来,每次的高度低一点,摔得就会轻一点儿。最初,二月河是想考大学的,入伍时他带了两本书,一本是英文版的毛主席文选,一本是英语词典,“我想把英语学好,为将来恢复高考参加考试做准备,后来发现起点太低,连音标都不会读,就放弃了,决定继续发挥自己文史哲的优势,在部队利用甚至创造一切机会多读书。”

20世纪80年代初,二月河从部队转业回到地方,在南阳市委宣传部工作,开始写作,“写着写着,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文学水准远远不限于大学,就产生了放弃考大学的念头,决心创作。”二月河正式走上文学之路,开始向红学会投稿。在经历了“投稿过去一年多没得到任何回复,仿佛石沉大海”的打击之后,二月河给冯其庸先生(著名红学家、史学家、书法家、画家)写了一封信,并附上一篇稿件。这封信和文章,打动了冯其庸,不仅回信给二月河,还推荐他进入红学会。“如果没有进入红学会,我一个小小高中生写的书,根本不可能出版。”二月河说,他创作的帝王系列之所以得以出版,与他“曲线救国”不无关系。 据《郑州晚报》

记者从河南省南阳市有关部门获悉,著名作家二月河(本名凌解放)于15日凌晨因病去世,享年73岁。

据悉,二月河在四月份因脑栓塞住进北京的医院,病情一直不稳定,后期一直不能说话。家属表示,他病重前多次强调,将来一定要把他的遗体运回南阳安葬。

二月河1945年11月3日出生于山西昔阳,长期生活在河南南阳,系中国作协原主席团委员、河南省文联名誉主席、河南省作协名誉主席、郑州大学文学院院长、南阳市文联名誉主席、南阳市作协主席、南阳作家群代表人物,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当选中国共产党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及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二月河40岁时开始文学创作,因其笔下五百万字的“帝王系列”:《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部作品,被海内外读者所熟知。

二月河时常被媒体问及关于反腐的问题。“历史上没有因反腐而颠覆的政权”“(中国官方的)反腐力度,读遍(中国古代)二十四史都找不到”,二月河历次的反腐论述都受到社会关注。

2014年全国两会,在被时任中纪委书记王岐山称为知音后,二月河这个名字就与反腐紧密相连。当时,王岐山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二月河用16个字“蛟龙愤怒、鱼鳖惊慌,春雷震撼、四野震动”评价当前的反腐力度,二月河当时还表示,“有人主张高薪养廉,我不同意,从历史角度看,历史上工资最高的时候是宋朝,‘公务员工资’是汉代的6倍,清代的10倍,但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腐败的朝代。”听完了二月河的发言,王岐山说:“二月河的意思我听懂了,因为我了解他,比他了解我多。他写的‘帝王系列’我认真看了。看了他的书,就能读懂他。知音是什么,知音是通过听音乐就能听懂作曲人想要表达什么。”

在人民出版社提议下,二月河部分关于反腐的散文和小说片段集结成册,命名《二月河说反腐》。不过,这位患有眼疾的老人,一直强调自己不是反腐专家。 综合

一年前曾接受华商报专访

二月河:腐败是“社会的糖尿病”

来年黄河两岸绿,不见冰开二月河!15日,著名作家二月河(本名凌解放)在北京不幸病逝。2017年10月中旬,在党的十九大前夕,华商报记者曾对作为十九大代表的二月河电话采访40多分钟。当时,老人声音洪亮,思维清晰,对记者提出的话题娓娓道来,侃侃而谈。一年后,再次回顾老先生的话,依然振聋发聩,令人肃然起敬。

华商报:现在还经常看书吗?听说今年2月(2017年,编者注)郑州有位大学生给您写信,求解读书有何用,您是怎么回答的?

二月河:因为眼睛不好,戴上眼镜也很费劲,现在看书少了。我记得当时是这样回答这位学生的:读书可以提升人的素养,陶冶人的情操,增长人的知识,调节人的精神,使人心胸开阔。青年人要多读书,读好书,有百益而无一害。

华商报:听说“处外留心皆学问”“好的书籍胜过好的大学”是您的口头禅,您为何会有这么深刻的感受?

二月河:好的书籍就是一部好的大学教材,可以使人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升能力,更深刻更权威地观察社会。处处留心皆学问是道学家的话,说的是学问不仅来自书本,更源自生活,只要大家在生活中处处留心,就可以学习,增长学问。

力气、才气和运气是人成功的三大要素

华商报:现在写作不会再用烟头烫手腕了吧(创作“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时,二月河经常晚上熬夜疾书,每当疲劳难忍时,就用烟头烫自己的手腕)!

二月河:我现在70多岁了,身体状况不允许像以前那样长期熬夜伏案写作,写写散文、随笔倒是没问题。当然,写这些东西就不用再像以前那样用烟头烫手腕了。(笑)

华商报:您平时用不用微信或公众号给大家推送、分享您的作品?

二月河:我不用微信,微信铺天盖地的阵势,我招架不了。

华商报:您接下来有哪些写作计划,还会出长篇吗?

二月河:我72岁了,视力、精力各方面都跟不上,长篇小说写不了了,只能写写散文、随笔、读书札记,谈谈感受等。

华商报:您曾经说过,您创作靠的不是才气,而是力气。对于喜爱写作的广大文学青年,您有哪些建议和忠告。

二月河:力气、才气和运气,是一个人成功的三大要素。如果没有力气,才气、运气来了,也可能拿不住。希望每一个有志于成为作家的青年朋友,都把提高知识,增长素养和学问,作为自己锻炼的基础,不要把创作这个学习的过程当成实现作家梦直奔而去。实践证明,越是注重学习的过程,成功率反而会更大一些。

反腐要学好历史 以史为鉴,古为今用

华商报:您曾经将腐败比做“社会的糖尿病”,非常形象。

二月河:腐败就像糖尿病一样,是个慢性病,它一般不会导致一个国家和政党速亡,但如果任其蔓延,就会导致并发症爆发致人身亡。我们要把党的反腐倡廉规定、制度逐步变成全国全党共同接受的信条,变成全党同志自觉志愿执行的理论。

华商报:有人说,十八大以来,中国反腐力度之大,不只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之最,也是迄今为止全世界之最。这和您“我们党的反腐力度,读遍二十四史,没有像现在这么强的”不谋而合。

二月河:这两种说法有共同的地方,有互相联系的思维。我是纵向比较,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没有现在的反腐力度。另一种说法是横向比较,把我们国家的反腐和周围国家,和全世界其他民族对比,我们现在的反腐力度也是空前的。

华商报:这对我们发展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什么作用?

二月河:我们不可能指望贪官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有了党的坚强领导,有了全中国人民信得过、靠得住的主心骨,全民族团结起来,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起到自己应有的作用。

华商报:您2015年出版的《二月河说反腐》一书出版发行情况如何,有没有想过再写一本反腐的书?

二月河:从发行和各方面的反应看,群众对这本书还是认可的。我刚才说了,我年龄大了,没有力量再写长篇大论,但我想,我在写随笔、散文的过程中,可以将反腐作为一个侧重点,着重研究和思考。

华商报:反腐需要从历史中学习什么?

二月河: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学好历史,以史为鉴,古为今用,对我们今天的反腐倡廉大有益处。 华商报记者陈有谋

>>朴素生活

成名后大街上捡菜叶喂鸡

不修边幅衣襟上留有油渍

长达几十年的埋头写作,使二月河习惯了在幽静的环境中生活,反而不喜欢大城市喧闹的生活。所以,即便出名后,他还是喜欢居住在安静的小院中,生活和当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没什么两样。他曾回忆说,以前自己在院子里养着几只鸡,需要到大街上捡菜叶喂鸡。看到大街上有卖菜车就不出声挤过去,捡拾人们买菜丢下的青菜叶子。有一次蹲在车下捡叶子,他突然碰到另一个人的手,起初以为是同道,并未在意。过了一会儿,那人蹲起身来,笑吟吟对他说:“二月河老师,捡菜喂鸡呀?这是我替您捡的,应该够用了,您带回去吧。”

这使他很意外,也有些狼狈。“在公众眼里,我是个很辉煌的模样。过年过节市里团拜聚会,常在主席台上对着众人说几句祝福拜年的话,没有想到在这种场合和一个尊敬我的人遇上了。我顿时怔住了,也不知道咕噜了句什么就匆匆离开了。”有时去买菜,在卖菜车边拣了许久,正准备上秤,卖菜的人会突然来一句:“老师,不用称了,这是我自家种的,你带回去吃吧——这菜没上农药。”

二月河在生活中不修边幅,穿衣服也没什么讲究,即便出席正式场合,也很少穿西装。用他的话说,常“穿着有点邋遢但却很适意的毛衣或衬衣到街上散步”,有时候鞋子上还带着一层浮灰。熟悉他的朋友调侃说,二月河是一个“永远可以在身上看出上顿饭吃了什么的人”。某次二月河要去参加讲座,衣襟上留着上一顿饭的油渍,他却毫不在意,衣服翻个面套在身上就上了讲台。 中新

>>新华时评

二月河开凌解放

2018年12月15日,著名作家二月河溘然长逝,留下了煌煌12卷、洋洋500万言的“落霞三部曲”。这是怎样的40年?于国,风云激荡;于民,命运变迁;于二月河个人,更是生逢其时。

1978年,从部队转业的普通宣传干部凌解放,开始文学探索。生前,他曾多次表示,“凌解放”之所以能成为“二月河”,正是源于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笔落惊风雨,书成撼山岳。开始选择自己的创作出路时,改革开放的春雷正在神州大地轰响,挣脱了思想禁锢的作家,勇敢地踏入了前人从未涉足的领域,活脱脱再现出早已远逝的历史光影与深宫万象,深刻揭示出朝代兴衰的历史规律。

“务外非君子,守中是丈夫”,这是二月河的座右铭。不管外界如何,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创作理念,不为所动。他终生不用电脑写作,数百万字全是一笔一画写就,以“苦读苦耕”闻名的二月河,有一个基本的创作态度:一切为了读者。二月河和他的作品再次给人们以启迪:只有那些真正把读者放在心上,饱含家国情怀、展现中国气派、遍览历史风云、打磨时代镜鉴的作品才能真正深入人心。“二月河开凌解放”。据说这是有人妙用作家的名字出的上联。是的,二月春风骀荡,冰凌开化,大河如万马齐奔,汹涌澎湃。这不正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文坛高擎思想解放大旗不断推陈出新的真实写照吗? 据新华社

>>友人回忆

请教自助餐咋端碗和盘子

曾和二月河合作过的导演胡玫、编剧汪海林听闻二月河去世的消息,发文悼念。

胡玫回忆起与二月河的最后一次见面:“惊悉二月河先生今晨去世。深感悲痛!我和二月河先生最后一次见面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门口,记得不错的话,是在2015年3月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我们被记者拉到了一起。我说:二老师,什么时候您得和我谈谈您对电视剧的意见啊?二月河对记者说,她这个导演有意思,老是追着我问意见,都快二十年了,还这么没完没了的?”拍摄《雍正王朝》是两人第一次见面,胡玫表示二月河为人非常质朴:“第一次见到他是在1997年的秋天,记得我们约好了在饭店见面,我想听他谈谈对改编电视剧的要求,他说没啥要求,想咋拍就咋拍,俺不懂电视剧。当时,他给我的印象是低调、质朴,人也特别宽厚随和。说是从未吃过自助餐,让我教他,千万不要闹笑话,碗和盘子该怎么端?”

汪海林则感慨二月河一直在为作家减税奔波,并检讨自己当时没有声援对方非常内疚:“这些年他一直呼吁给图书出版减税,给作家减税、免税……今天很后悔,当初没有站出来支持他,作为一个写作者,我要向二月河致歉!” 华商报记者 罗媛媛

编辑:王玮玮

相关热词搜索: 二月河 病逝 知音

上一篇:同仁堂致歉:涉嫌违规产品已全部封存 未流向市场 下一篇:沙特记者遇害案录音细节流出 凶手:我知道如何切割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